节日习俗

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发布时间:2024-02-27 03:16:58

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一、兰州过年的风俗

01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农历小年。老兰州人传统民俗中,二十三这天要打发灶爷上天,老兰州人把灶君称做灶爷。比较注重民俗习惯的老兰州人对这事非常重视,一般几天前就已经买好了送灶爷用的灶马子。

03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04

腊月二十五(2月10日),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04

腊月二十六(2月11日),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05

腊月二十七(2月12日),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06

腊月二十八(2月13日),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07

腊月二十九(2月14日),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08

大年三十,除夕,指的是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民间俗称“三十晚上”。除夕夜是春节最重要的一部分。所谓除夕,就是“岁除之夕”,这里的“除”是“去”的意思,“爆竹声中一岁除”,新旧岁交替为“岁除”。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清扫院落,撒上清水,寓意清除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接着就是贴窗花,贴春联。

09

兰州人过年的习俗是正月初一天刚亮,家中男主人先祭各路神仙,再祭家神,后去庙上祭祀。永登县河桥、连城一带有的人家也去祭祀“额巴爷”,以祈求保佑他们衣食不缺,健康平安。拜完诸神,回家吃饭。

10

大年初二(2月17日),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11

大年初三(2月18日),俗语说“大年初三 老鼠嫁女儿”,所以人们会在晚上减少活动,以便给老鼠们嫁女的时间。人们会把米饭、蛋糕或者花生放在角落,让老鼠拿走。人们希望与老鼠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以便老鼠可以给人们太平的一年。这个民间信仰主要是源于在旧时代,老鼠往往给人们带来灾难。老鼠娶亲在中国传统故事中十分著名,所以经常出现在各种诗歌、画作以及表演之中。

12

大年初四(2月19日 雨水),三羊开泰,是一个请神的好日子。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据说,灶王爷要将过去一年人类的善与恶汇报给玉皇大帝,直到大年初四才会重返人间。

13

大年初五(2月20日),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兰州人习惯称为“破五节”。

根据传统习俗,人们认为,很多新年禁忌,在这一天都可以被打破。有几个关于破五节的来源的故事,在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这一天是财神的诞辰。

所以,在这一天,各商号开始营业,旧俗初一到初四,一般是不干活的,到了初五,骡马牛羊圈里粪便成泥,需要垫干土清洁卫生,于是有了破土的来历。破土时要先给土地爷献祭焚香,然后放鞭炮取土。

014

大年初六(2月21日),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根据传统习俗,家里通常要在这一天送走穷鬼。通过做这些,中国人希望能送走贫穷并且在新的一年迎来幸福和好运。

015

大年初七(2月22日),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016

大年初八(2月23日),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017

大年初九(2月24日),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018

大年初十(2月25日),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019

正月十一(2月26日),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020

正月十二(2月27日),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021

正月十三(2月28日),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022

正月十四(3月1日),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023

正月十五(3月2日 元宵节),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二、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金昌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

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三、兰州过年吃什么

兰州糟肉

兰州糟肉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肥而不腻、艳红如火,越嚼越香,越嚼越鲜美。蒸好的糟肉,颜色很是喜庆,一片肉配一杯酒,或者夹在荷叶馍里,就是老兰州口中的年味。

糖醋夹沙

“夹沙肉”是用猪肥膘肉、豆沙、糖、鸡蛋清、玫瑰砂糖、淀粉、猪油等经过几道工序烹制而成,吃起来外酥里嫩,肉烂绵软,香甜可口,令人垂涎欲滴。

红烧肘子

猪肘子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是逢年过节必吃美食之一。

八宝饭

八宝饭作为“兰州八大碗”之一,人们习惯叫它为“甜饭”,软糯香甜。兰州人的甜饭将糯米、蜂蜜、红枣、莲子、蜜饯一起蒸制好,再辅以白糖和干果便成了。如今大多数家庭已经无暇自制甜饭,但甜饭仍然是兰州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清炖丸子

“丸子”也叫圆子,南北通食、花样百变,是用猪、牛、羊肉制成的, 口味咸鲜,做法简单,营养丰富,过年必备美食之一。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这道菜经过多道工序,肉的大部分肥油已经被化解,再加上梅菜帮助吸油,肉质软烂、肥而不腻,梅菜浓郁芳香,淋上黏稠鲜美的酱汁,每一口都香得让人陶醉。

蒸排骨

蒸排骨,汤清味美、色泽美观、肉质鲜嫩,而又不过分油腻。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粘蛋白等,可为幼儿和老人提供钙质。

蒸酥肉

蒸笼蒸到肉软,色泽黄亮、咸鲜微辣,肉肥而不腻、嫩而不糜、五香味浓郁,是兰州人饭桌上不可少的美食之一。酥肉首先经过高温油炸,香脆的外壳包裹着鲜嫩的猪肉,色泽诱人。经过这道工序后,再上笼蒸,保留了诱人的颜色后,更添一份软糯。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