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17 19:00:59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过春节,也叫过大年,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过大年期间,阖家团圆、普天同乐,神州上下一派喜庆气象。而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各种民间习俗,让春节更加多姿多彩。

中国地大物博,由于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怎样欢度春节,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兰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包括年俗在内的民俗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兰州人过大年的传统习俗非常引人入胜。

“兰州人传统年俗的来源,一是从中原以儒家思想的文化区域传过来的;二是从兰州地区以农耕文明为主要成分的经济基础上逐步产生的。”兰州孔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立仁说。

王立仁是位历史文化学者,从2008年起,他就致力于挖掘梳理兰州本土文化,先后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各类稿件200多篇。2012年,他参与了《兰州民俗风物》一书的编写,并担任副主编。从兰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岗位退休后,他更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研究兰州本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上来。说起兰州本地的景点方言、民间传说、民间习俗等,王立仁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过年是兰州人一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人们常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就是这个意思。老兰州人过大年,可以概括为‘五个节点、三种味道’。所谓‘五个节点’,是指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十五这五个时间节点,通过各种习惯和讲究,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喜庆的春节民俗体系,充分体现了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民俗文化的味道。”在王立仁的娓娓讲述中,兰州民间传统春节习俗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1、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吃烙饼

腊月二十三这天兰州人都会烙饼吃。起源是在古时候的人们觉得这一天灶王爷会上天回禀人间发生的事情,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为他进献美食,希望他上天以后多说好话。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封建习俗,只是大家已经习惯了在这一天吃烙饼,再配上一些小菜。

2、腊月二十四、二十五??大扫除

这两天都可以称为大扫除日,各家各户都是全家人总动员,将家里的门,窗,天花板等各个地方都打扫一遍,希望用一个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

3、腊月二十六、二十七??炸油?子

兰州妇女们都是勤劳的,每到这两天,她们就会制作出非常多的油?子。不仅颜色丰富,而且还有很多精巧的图案,油?子不仅香脆酥口,而且让人看了就心生喜欢。

4、腊月二十八??蒸馍馍

到了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准备好做红枣馅或者是蜜枣馅的馍馍,再或者是准备好红豆馅的馒头。按照老人们的说法,从这一天开始,就要为过年的主食做好准备。

5、腊月二十九??做糟肉

相传兰州人过年吃糟肉起于明朝。明肃王携家眷从江苏来到兰州,江苏人过年喜食酒酿蒸肉,而兰州周围不产稻米,自然没有了酒酿。于是为了吃到家乡味,更主要是为了在春节表达自己对南方家乡的思念,就地取材制作兰州酒酿蒸肉。经过后代的改良发展,兰州糟肉形成了与江南、陕西味道有别但却做法神似的独树一帜的兰州风格。

6、大年三十??贴对联,守岁

大年三十早上贴对联,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享受一顿美味的年夜饭。吃完饭以后就开始守岁,直到过了凌晨12点,才算是进入到新年,才能去休息。

7、大年初一??走亲戚、拜年、逛庙会

早上吃饺子后开始给长辈亲戚们拜年,拜年时间长达半个月,从初一到十五。兰州人在大年初一,有逛城隍庙的习俗,这天城隍庙人山人海的,人们在这里上香、听秦腔、泡茶馆、淘古玩等等。

8、春节??太平鼓舞表演

兰州的“太平鼓舞”,由男子集体表演,气势磅礴,鼓声如雷。如此庞然大鼓,表演者挥舞自如,还要表演“鹞子翻身”等名目,特别是“弯弓射雁”的舞姿,演员一手托鼓腾空而起,另一手同时在空中击鼓,给人以振奋和鼓舞。

9、春节??铁芯子表演

铁芯子,又名高台戏,在农村社火中有独特的技艺。它以铁制构件为骨架,按照传统戏剧故事情节,设计造型,安排人物,通过道具的巧妙结合,体现剧情中角色的风采。

二、兰州城市简介

兰州,甘肃省省会,地处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县,现有1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以及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地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达到438.43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1.25万人。

兰州位于东经102°36′~104°35′、北纬35°34′~37°00′,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城区海拔约1520米,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六联”的独特位置,区域优势明显。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74小时,无霜期为172天,年平均降水量为300毫米左右。

丝路明珠。兰州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秦朝时设榆中县,西汉时设金城县,东汉时设金城郡,五胡十六国的西秦曾建都兰州。西汉名将霍去病两次从兰州渡黄河北击匈奴,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由李息在今兰州西固区修筑城池,以“金城汤池”之意而名金城。隋朝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兰州因之得名。早在2000年前,西汉张骞经兰州出使西域,开辟了贯穿亚欧大陆、联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使兰州成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茶马互市”和商埠重镇,在沟通和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班超出使西域、法显和玄奘取经求法、达摩讲学,都在兰州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黄河之都。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流经市域150.7公里,其中城区47.5公里。沿河而建的兰州水车雄浑粗犷、独具特色;中山铁桥是第一座横跨黄河的铁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黄河母亲雕塑是黄河文化和中华民族母亲形象的代表,是全国最美的城市雕塑之一;百里黄河风情线是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公园和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被誉为“兰州外滩”。两山对峙、大河中流,多样化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的独特城市魅力。2017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9年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19年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兰州市“假日夜经济”活跃度高居全国第三。“2020年度中国夜游名城案例”荣登“年度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风云榜”,是中国最受欢迎10大避暑城市之一和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大“网红城市”之一,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探索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路,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2020年历史性地夺取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兰州治理大气污染经验做法在全国得到推广,打造了“兰州蓝”城市名片,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特别是2019年8月,在甘肃视察黄河兰州段生态治理保护工作时,盛赞“黄河之滨也很美”,已经成为最响亮的城市新名片。2020年完美收官三年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实现历史性突破,从2018年的222天达到2020年的312天,创历史最高。尤其是PM2.5浓度控制在3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首次实现历史性达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3位、在北方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位。

交通枢纽。兰州处于大西北的“十字路口”,接南通北、承东启西,是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有西北地区最为密集的铁路网,是新亚欧大陆桥和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开放的战略通道。陇海、兰新、兰青、兰渝、包兰等铁路干线和京藏、连霍、乌玛、青兰、兰海高速等国家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兰州铁路编组站和兰州西客站是我国西部最大的路网型铁路编组站和客运枢纽,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从兰州直通新疆,宝兰高铁、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后,打通了兰州与中东部和大西南的快速交通联结通道,已成为连接“一带”与“一路”的黄金支点。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港,2021年度累计开通航点108座,执行客运航线203条;货运航线7条(国际航线5条);累计执飞航空公司37家(含5家货运航空公司);旅客吞吐量1217.12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在全国40家大型机场中排名第26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城市中排名第22位。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于2020年9月9日开工建设,总投资343.7亿元,预计2023年完工,扩建后国际航线将达到30余条、年旅客吞吐量远期将达到3800万人次。

工业基地。兰州是全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清朝末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甘兴办“洋务”,先后创办兰州制造局和甘肃机器织呢局。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在“一五”“二五”“三线建设”期间,布局建设了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国石油工业部兰州炼油厂、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创造了共和国工业领域许多“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面向“十四五”,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重振“兰州制造”战略,坚定不移走制造强市之路,坚持“改旧”和“育新”并重,保持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积极打造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烟草制品八大支柱产业集群,构建起多元支撑、稳定可靠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三、甘肃习俗相关文章推荐

(1).甘肃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2).甘肃春节习俗 甘肃过年春节的习俗

(3).甘肃春节习俗,甘肃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4).甘肃地区的春节习俗,甘肃地区的春节习俗大全

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