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院还对所掌握的与个人信用、企业信用相关的信用信息进行统计梳理,一方面与市工商局等部门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及受刑事处分被执行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将执行案件信息纳入上海市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强化失信惩戒,进一步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垫付“民薪”稳定民心
民生案件中不乏这样的情况:被执行人或企业拖欠员工薪水,现有财产不足以清偿,欠薪一时无法执行到位。这类执行案件往往涉及众多员工的切身利益,极易成为社会矛盾的“燃点”。
针对此类案件建立“企业欠薪保障机制”,是上海法院着力推动的重点工作。他们通过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动,以先行垫付工资款的方式,解决申请人的燃眉之急。该机制的具体流程为: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申请人的经济情况,确定符合申请“欠薪保障金”的范围,随后向人社局提出申请,人社局对该项申请审查并通过后,向法院发放“欠薪保障金”。法院在后续执行中到位执行款后,再将该款项归还人社局。
虹口法院的“向日葵”工程就是其中之一。据介绍,该院曾处置了一批波及370多名员工、欠薪高达470余万元的执行案件。被执行人为某科技咨询公司,因经营不善,先是暂停发放员工工资,后又关门停业。案件判决后,一波接一波的员工前往法院申请执行,要求尽快拿回工资。承办法官发现不少员工的确面临经济困难,而公司法定代表人又去向不明,暂无财产可供执行,于是启动“向日葵”工程,由区人社局先行垫付了该笔款项。
欠薪保障,保障的是“民薪”,稳定的是民心。
虹口法院的“向日葵”工程目前已涵盖人身损害赔偿、劳动争议、医疗纠纷、养老保险等案件的执行。至今,该院共向区人社局申请保障金574万余元,全部发放给了生活确有困难的申请人。
与此同时,相关法院不断加大力度,积极追偿垫付金额并及时移交人社局,由此,法院与人社局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形成良性循环。如今年1月,闵行法院在办理一起涉上海某时装公司系列执行案件中,将成功追偿的欠薪垫付保障金400万元移交给了闵行人社局。
■灵活处置助企业重生
对申请执行人,上海法院想方设法,多措并举,依法保护其胜诉权益。而对于一些官司缠身的企业而言,往往也是身处经济大潮的惊涛骇浪,为保全自己而苦苦挣扎。去年5月,位于普陀区的一家酒店从濒临倒闭中“复苏”,重新开始营业,并付清了全部欠薪。这一“性命攸关”的转机,正是得益于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灵活处置,“放水养鱼”的做法。
据普陀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荀卫华介绍,年初,该酒店开始出现经营困难,正式停业后,酒店80多名员工陆续向普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区劳动仲裁经审理支持了员工经济补偿金的仲裁申请。
“案件执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酒店老板正试图转让酒店,并正在与下家商谈,等商谈好后可重新开业。”荀卫华说,“这个时候如果法院强制执行经济补偿金,他们只能申请破产,原本能‘救活’的一家酒店说不定就这样‘死’了。”
于是,荀卫华要求酒店先筹集部分资金,先期发放部分欠薪,同时酒店逐渐恢复正常经营。有一些员工不理解,认为老板有钱不还,情绪激动,荀卫华多次出面,协助酒店方面向员工作出诚恳解释,讲解“放水养鱼”政策的利害关系。数月后,酒店开始恢复经营,除了部分老员工继续工作,还新招了一批员工,酒店拖欠员工的补偿金也陆续得到执行。
“这家酒店开了很多年,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很受老百姓的认可,因此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强制执行,适合‘放水养鱼’来调解,否则它就真的垮掉了。”荀卫华告诉记者,该案中,当地政府、工商、税收等部门也配合法院做了很多工作。
“放水养鱼”政策体现了法院执行工作中法律的原则性与处理案件的灵活性相统一。“这样做,既保证申请执行人权益,又避免企业因强制执行而影响发展,实现双赢以至多赢,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汤兵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