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作用,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地震,简而言之就是地面震动,但完整的解释应该是指在地球内部某处激发的能量波,向上传播到地面时因受阻而快速释放能量,造成地面振动、晃动或破裂的现象。也就是说,一次地震产生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能量激发、能量传播和能量释放。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水位、水质异常,动、植物的习性异常,电磁场异常等。震前井水等地下水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水面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那么本文将为你介绍关于铜陵地震带发布的一些信息以及铜陵历史上上的地震记录相关知识,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逃生和注意事项。
一、铜陵历史上的地震记录。
扬州?铜陵地震带自公元 999 年至今共记载了 25 次强震,其中 6 级以上地震 11 次。全带 11 次 6 级以上地震有 9 次位于黄海,最大震级达 6.75 级” 。此外,该地震带中江苏地区紧邻安徽,1979 年又发生 6.0 级地震,显示了较强的地震活动水平。
扬州?铜陵地震带中的安徽部分,历史上曾发生两次破坏性地震,即1585年巢县5.5 级和1743年泾县5.0级地震。
二、铜陵地震带分布图相关知识。
铜陵处于扬州--铜陵地震带上,该带北界是盱眙--响水口大断裂和郯城--庐江深断裂的南段,南界是无锡--崇明大断裂和江南深断裂,构成一北东向的楔形,东北端延伸入黄海海域,西南端收敛于江西九江附近。安徽长江沿岸地区 (江南深断裂以北)位于该带的西南部分。
三、地震来了注意事项和逃生常识。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披着被子遮住头,蹲在床边把空留。厨房里,远离火,卫生间站水管边。幼儿园,学校里,两课桌间找安全。
挨着窗户塌得快,玻璃碎了扎小手。大震小震有间隔,抓紧时间到门口。抬头看看啥危险,不坐电梯下楼梯。小孩大人排成队,顺着右边有序走。
出了屋门找草坪,两楼中间莫停留。万一被压别慌张,保存力气不哭喊。砖头敲墙一二三,等待救助要时间。
伤口流血要按压,掐在上头不松手。全身疼痛不乱动,头要抬高背要挺。哼哼儿歌想爸妈,大手会把小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