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位于扬州?铜陵这一地震带, 该带 “北界是盱眙?响水口大 断裂和郯城?庐江深断裂的南段, 南界是无锡?崇明大断裂和江南深 断裂,构成一北东向的楔形,东北端延伸入黄海海域,西南端收敛于 江西九江附近” 。
扬州?铜陵地震带“自公元 999 年至今共记载了 25 次强震,其中 6 级以上地震 11 次。
这些地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 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 。
全带 11 次 6 级以上地震有 9 次位于黄 海,最大震级达 6. 75 级 。
扬州?铜陵地震带中的铜陵地区,历史 上曾发生两次破坏性地震,即 1585 年时的 5. 5 级和 1743 年 时的 5. 0 级地震。
2、铜陵县历史上发生的地震 据明弘治八年(1495 年)至 1967 年地震史料,铜陵县已发生有感地震 24 次。
具体有载的:明崇祯元年(1628 年)七月地震; 清顺治九年
铜陵地震
(1652 年)三月地震有声,垣宇摇撼;顺治十一年(1654 年)正月朔地 震,坐者几扑;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和乾隆八年(1743 年)均五月 地震。
1963 年 3 月 13 日发生 4.25 级地震为最强烈,震中几乎正好 落在铜陵隐伏深断裂和牛山??青阳山隐伏深断裂交点上。
1970 年 至 1990 年发生≥1.0 级地震 8 次。
民国 6 年(1917 年)霍山 6.25 级地 震、民国 13 年(1924 年)扬州 6 级地震、1973 年泾县 5.5 级地震均波 及铜陵。
,一、铜陵及周边地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在地震带的划分上,铜陵地区地处扬州-铜陵地震带, 该地震带 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多条断裂系统,地震与活动断裂密切相关。
同时,周边的黄海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边缘,北部临近安徽断 裂带,由于安徽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深、大断裂在空间上以一定的方 位组合,规律性分布,郯庐断裂带长期控制两侧的构造格局,以东主 要发育北东向构造,以西则以近东西向构造较为发育为特征,因此我 市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外围地震活动的影响。
因此我市在一定程度 上,也受到外围地震活动的影响。
1、铜陵地区的的主要地震构造断裂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构造形以 NE、NW 和 EW 为主,而 SN 向断 裂发育较少,据物探结果,在巢湖和铜陵之间存在一条 SN 向断层。
在观察到的基岩中,南北向断层表现显著,区内也在发育有东西向、
铜陵地震
北东向、北西向断层,这些断层交织一起,反映了巢湖?铜陵区域构 造活动的复杂性。
根据地质特征,可将铜陵地质划分为基底构造和盖 层构造两大类。
基底构造主要以近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隐伏深断裂,如 铜陵?南陵、铜陵?戴家汇近东西向断裂和狮子山?天屏山近南北向 断裂。
盖层构造可分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以轴向NE和 NNE的宽缓背斜、向斜为特征,断裂构造主要为南北向断裂、东西 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
2、铜陵周边地区的地震构造断裂由于安徽地跨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三个大地构 造单元,是古中国大陆重要结合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性深、大 断裂对全省的构造格架有着明显的制作用。
在安徽境内,华北陆块东 以郯庐断裂带、南以六安深断裂为界与大别造山带相接,扬子陆块西 以郯庐断裂带为界与大别造山带相接,而秦岭-大别造山带则夹持于 华北陆块、扬子陆块之间,经历了多期离合形成了复杂的复合型大陆 造山带。
因此铜陵周边的地震断裂带也比较复杂,主要西面的天柱? 龙井关剪切带,北面的巢湖断裂(东关?桥头集断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