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库>>青岛工学院
时间  2024-05-20 15:09:26
青岛工学院
民办 综合 本科 排名:1127
校园介绍
创办时间 2005年
硕博数量 硕士点:0 博士点:0
院校省市 山东 青岛市
院校归属 省教育厅
相关推荐
校园详情
青岛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2005年建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独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青岛工学院。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确立“立足青岛,服务上合示范区,建设上合应用科技大学”目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高校。 党建引领 推动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大力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信息工程学院获批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党委紧紧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区域优越 硬件完备 学校位于青岛胶州湾畔、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坐落在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素有“金胶州”之称的滨海城市青岛胶州市。校区紧邻沈海高速、青兰高速等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胶州火车站、青岛地铁8号线3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山东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平台5个,青岛市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平台2个;建有8个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和140余间各类实验(实训)室,其中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文科实验室1个。建有覆盖全校的主干万兆光纤网络、200余间智慧教室和3万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图书馆,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 学科齐全 专业突出 学校下设9院1部: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学科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国际商务、能源与动力工程6个专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5个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工业设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个专业为“青岛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人才培养 质量优良 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3.6万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教职工88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占73.46%,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30.45%。教师队伍中省、市级教学名师、青岛市优秀思政教师等6人。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5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学校实施OBE教育理念,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学生发表论文125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51项;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校外学科竞赛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18项,省级一等奖522项。 科研工作 创新驱动 学校现有山东省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平台、山东省一流专业平台、青岛市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平台、上合金融实验室、青岛市专家工作站等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20个,校级科研团队29个。近年来,立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7项,项目涵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课题、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等19大类。教师出版教材、专著32部,发表学术论文520篇,其中SCI、中文核心、EI收录等高水平论文40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18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等省级奖励6项。 社会服务 成果显著 学校面向青岛及上合示范区产业发展需要,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文化创意、体育健康、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临空经济、跨境电商、智能信息、健康食品”9个现代产业学院,成立数据科学与智能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区域国别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平台,面向地方行业立项横向课题50余项。与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签订区校合作框架协议,以搭建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重点,开展全方位合作。与京东物流、青岛特锐德、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等140家单位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覆盖全部本科专业。 文化传承 特色鲜明 学校秉承“胸怀天下、造福人类”的校训精神,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根本使命,重点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提高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立足上合新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获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成立剪纸和黑陶文化工作室,将秧歌、剪纸、陶艺、三铺龙拳等项目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营造学生知晓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的浓厚气氛。 国际交流 搭建平台 学校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全方位开放,以融入青岛、服务上合新区建设为目标,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和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发展大势,积极开展交流互访、留学访问项目,2023年被授予“来华留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先后与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重点围绕毕业生出国深造、本科生联合培养、大学生国外社会实践、文化传播等开展项目交流合作;抓住地处上合示范区核心区的优势,以上合示范区为主要阵地,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示范区各类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发展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青工。学校将以“立足青岛,服务上合示范区,建设上合应用科技大学”为目标,建设面向上合示范区的地方性大学、五育并举的“双创”型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数据更新于202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