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详情
办学积淀深厚,社会赞誉度高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学校创办于1953年,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学校历经河南省交通厅干部培训班、河南省交通运输干部学校、郑州交通专科学校、河南省交通学校等历史沿革。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14年,被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201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同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2018年,成为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全国200所、全省9所获批院校之一;2020年,获评“河南省文明校园”,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河南省“高职双高工程”建设单位;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2022年,入选全国100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全国60所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2023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省“平安校园”省首批“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建校以来,学校在“以人为本、通达于道”办学理念指引下,发扬“明德 励志 善学 致用”校训传统,传承“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经世致用、唯实唯新”交院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河南交通运输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多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一大批校友成为我省交通运输系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骨干,被誉为“河南交通人才摇篮”,为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原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原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火箭军副政委禹光中将,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谢玉安曾先后到学校考察调研,对学院的办学条件,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拥有郑东新区、航海路、桃源路、新郑龙湖4个校区和济源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总占地面积150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7.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8亿元,总资产9.93亿元,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花园式的校园、完善的实训场馆、现代化的图书馆、先进的体育馆、全国百佳食堂,为师生修身、治学、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91人,专职教师93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30.1%,博士、硕士占55.5%,“双师型”教师占78.9%。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二级教授2人,全国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人才、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60余人。2个教学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交通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
坚持“立足交通,面向社会,特色办学,质量立校”办学定位,对接交通行业产业集群、产业转型、智能升级,培养行业发展急需人才。学校设有六院四系二部: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物流学院、轨道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士官学院、建筑工程系、交通信息工程系、商务旅游系、航运海事系、公共基础教学部、文艺体育部,全日制普通学历教育在校生188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1000余人。学校紧密对接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设专业40个,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智能交通技术、建筑工程技术5个重点专业群,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
近三年来,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首届全国教材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核心课程、规划教材、立体化教材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100余项。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0余项,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汽车故障检修”“汽车营销”“智慧物流”3个赛项均获一等奖,获奖数量并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6%以上,其中骨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名列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科教融汇赋能产业发展
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进专业链、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聚焦服务我省28个重点产业链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牵头成立了“全国新能源智能网联客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智慧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联盟”等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比亚迪、宇通、智慧酒店、智能供应链等7个产业学院。在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学校入选中部东北地区50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服务贡献卓越高职院校,全省仅有5所高职院校同时入选三项50强榜单。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交通强省建设需求,拥有交通运输部技术研发中心等1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其中“河南省公路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是全省职业院校唯一被评价为“优秀”的创新平台。承担省部级项目18项,荣获河南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海外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金奖1项,并连续3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与郑州大学等联合研发的《超大力值多功能力学试验系统关键技术》入选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项目,填补了我国试验检测机构无超大力值试验机上的空白。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国际专利2项,参编国家级标准3个,行业标准4个,牵头主编的《道路用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是目前全省交通领域唯一立项的国家级标准。
国际合作不断深入、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推动职业教育“随企出海”。与郑州宇通集团共建卡塔尔“愚公工坊”,与卡塔尔、哈萨克斯坦当地企业及院校开展海外职业培训等合作项目,得到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公众号等多家海外官方媒体报道。与韩国仁荷工业专门大学合作举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已正式获批,2024年首批招生150人,实现学校办学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牵头申报的“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道路材料质量控制技术员)”通过评审立项,开启了学校职业教育标准化向国际输出的新征程。“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埃塞俄比亚劳动技能部审批立项,学校国际化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充分利用资源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年均完成各类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30000余人次。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依托学校成立了河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协调推进办公室和教育系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服务全省教育系统的“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积极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校属企业积极承担试验检测、监理及交通工程技术咨询等服务,年均产值5000万以上。选派优秀专家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兵团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指导该校获得首个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帮助其在师资队伍核心技能提升、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学校2位教师荣获“优秀援疆教师”荣誉称号,为该校成功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坚实智力支撑。积极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选派优秀干部赴息县挂职、组建工作队开展“校地结对帮扶”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脱贫攻坚综合考核和评估中被评定为“好”。
打造“军士品牌”,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学校于2015年成为河南省第一所定向培养军士院校,与火箭军、空军、陆军和军委国防动员部队合作招收5个专业的军士生,累计培养4840人,培养规模河南第一、全国前列。向部队累计输送军士生3341人,300余人在部队立功受奖,5人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盛典。连续3年举办火箭军作战保障专业现役军士培训班,受到委托部队好评。2019年火箭军定向委培士官生军地联席会议在学校召开,火箭军副政委禹光中将出席会议,国家教育部和中央军委机关领导、河南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全国20所定点院校领导等参加会议,对学校育人条件和育人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学校军士培养已成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军地融合的一大亮点,为河南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
学校因交通而生,伴交通成长,依交通而兴。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学校将按照创建成为“国家级双高校”、开办本科专业、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三步走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努力打造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基地、交通运输技术技能服务创新基地、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培训品牌基地和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四大基地”,朝着建设“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中原大地上谱写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