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库>>河南中医药大学
时间  2024-05-20 14:56:40
河南中医药大学
公办 医药 本科 排名:357
校园介绍
创办时间 1958年
硕博数量 硕士点:16 博士点:3
院校省市 河南 郑州市
院校归属 省政府
相关推荐
校园详情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5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文化路校区,占地面积1862亩。建筑面积97.64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图书馆各类图书213万册,中外文期刊3868种,中外文数据库97种,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 60余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和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现设有中医学院(仲景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儿科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管理科大联合学院、本草书院、尚真书院、仲景书院等22个学院及书院,现有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校友与社会合作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委统战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专员办公室),党委巡察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武装部、保卫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研工部、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计划财务处,审计处,国际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办公室,离退休职工工作处,基建处等21个党政管理机构,工会、团委等2个群团机构,学科建设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网络中心)、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中医药科学院、图书馆、期刊社、后勤服务中心、人才公寓建设与东明校区管理办公室、校产经营管理公司、档案馆等10个直属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789人,其中本专科生22048人,硕士研究生3455人,博士研究生228人,留学生58人。 党建成果:学校党委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有32个二级基层党组织,439个基层党支部,校本部现有党员7953人,其中学生党员3193人。近几年,学校领导班子和省管干部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多次获得“优秀”等次;学校获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6个基层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基层党组织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基层党支部获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16个基层党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同时,学校校地结对帮扶新县工作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在全省高校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人才队伍: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87人,专任教师1572人。有博士生导师129人,硕士生导师657人。有国医大师4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7人,全国名中医6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人,有“中原英才”计划中原学者3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中原教育领军人才4人,中原医辽卫生领军人才10人,中原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青年拔尖人才6人。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8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8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6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130人。 学科建设: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1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3个,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学科13个。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2019年,启动学科特区计划,成立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建设。2020年,学校进入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行列,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行列。2021年,中医学学科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 教育教学:学校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汉语国际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软件工程、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临床医学、中医康复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学、中医骨伤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运动康复、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医学实验技术、康复物理治疗等36个本科专业和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布局更趋合理,现有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12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现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个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8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门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3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依托仲景故里资源,开办了“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 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8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78项;荣获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虚拟教学实验项目3项。成立“双创学院”,通过参加省级、国家级“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共荣获国家级奖项31项,省级奖项160余项。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教师中涌现出了以国医大师、“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张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郑福增、“2020全国先进工作者”朱明军、首届“河南最美医生”李发枝、“全国五一巾帼奖章”李素云、“中国好医生”徐立然、“河南最美教师”朱现民。以及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学校良好的育人成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8个一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管理、药学、生物与医药、医学技术8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同年,我校经教育部批准,增补为“5+3”一体化招生院校。 科学研究: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2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包括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科研平台14个(包括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平台2个),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6个(包括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7个(包括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7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建设中药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个(包括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 近五年来,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3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03项;主编学术专著(译著)共219部;发表学术论文2679篇,被SCI、EI、ISTP等收录933篇;共承担科研项目2714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676项,厅局级项目1811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6324.307万元。 仲景研究:学校积极开展仲景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挖掘仲景学术,并使之发扬光大。学校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共同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编撰完成了600万字、5卷12册的《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建立了目前国内一流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学校完成了《伤寒论》教学片及电影《张仲景》的拍摄,举办了仲景科技文化节、百家论坛、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等系列学术活动等,彰显了学校立足河南,突出仲景的办学特色。 社会服务: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6400余张。年门诊量达800万余人次,年收住院病人25万余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8个,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有2所参照直属附属医院管理的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其他教学实习医院70余所。医疗联合体建设卓有成效,与143家兄弟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拉大了合作框架。 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成功获批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国税局联合认定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为争取个人和企业捐赠提供了便利条件,开拓了校、政、企多方共同合作的新模式。获得捐赠资金近2.1亿元。注册河南省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友会,为学校16余万名校友搭建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平台。2018年以来,与南阳、新乡、亳州市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郑州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固生堂中医养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合作,签订校地、校企、校校等合作协议共计40余项。 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40年,目前紧紧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工作目标,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20年学校获批开办我省第一所特色孔子学院—美国亚利桑那中医孔子学院,开展了意大利护理学、意大利医学影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MSU)设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学校“中国-马来西亚仲景中医药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多次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学校与河南省侨联共同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行动,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文化传承创新:学校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拥有河南中医药博物馆、河南中药植物园、人体科学馆、中医源文化展厅、医德馆以及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药企文化展厅,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向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近年来接待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生等中医药爱好者5万余人。2015年,学校被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高校名义获此殊荣的单位。2019年,获批“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河南省及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社会声誉:近年来,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对学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师生先进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原最具魅力大学”等诸多殊荣,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顺利通过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和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学校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绘就的宏伟蓝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中医药力量,为实现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