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圆梦

三明的大学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16 04:08:16

一、三明的大学有哪些

序号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办学层次
1三明学院福建省三明市本科
2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三明市专科
3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三明市专科

二、三明学院简介

三明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学校前身是三明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10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

学校位于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中央苏区、中国绿都、全国文明城市——福建省三明市。校园占地面积1320亩,各类建筑面积约38.5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6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2.87万平方米。藏书472.44万册(含电子图书319.31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7020.38万元。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用基本满足办学需要。

现有专任教师718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占78.97%,高级职称占43.04%,双师型教师占50.70%。全日制在校生14017人。

设有11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构建了以工为重、以师为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以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4个。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群、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创新班和应用型教学团队“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组建省级专业群5个和校级专业群3个,成立产业学院9个,其中,三明学院-中兴通讯ICT产业学院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科研促进教学作用得以强化。建成31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5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创新中心1个、省级红色文化基地1个和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近三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授权专利数达269件。《三明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

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是省教育厅闽台合作项目学校、教育部中外合作项目学校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17所台港澳地区高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高校与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秉承“明德、明理、明志”校训,营造“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精神,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近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华夏书香校园、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系列荣誉称号。

学校坚守“创应用强校、育致用大才”愿景,实施“转型、提质、增值”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内涵发展,与同向而行,正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进!

三、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首批公办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2018年重点建设院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水利、电力为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直属福建省教育厅。学院前身为1929年创办的“私立莆田职业中学”,解放后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福建水利学校”,并迁址三明永安。200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学院,定名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89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中,学院培养了5万多名毕业生,许多学子成为当地水利、电力等行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头人,为我省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上享有“福建水电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院地处中国魅力城市—永安,占地总面积1067亩(含厦门4亩),已完成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300余人,设有水利工程系、电力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等5个专业教学系和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210个,其中校内实训场(室)84个,总面积35598平方米,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9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40万册,电子资源2100GB,实施了“数字化校园工程”,建成功能齐全的综合校园信息化平台,先后投入资源共享平台6个。

学院现有正式在编教职工323人,其中专业教师217人,兼职教师14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59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3.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学位以上的教师146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7.2%;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0人,占专业教师比例为75%。学院现有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省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称名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0人,福建省优秀教师4人。

学院专业分布合理,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建成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主持、参与教育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4门课程资源库建设。

学院在全国和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第九届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闽水杯”技能大赛中,获得综合团体总分第二名和最佳组织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识图”和“测绘”竞赛均荣获团体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创业(商业)计划”项目获得一等奖。学院学生累计在全国性、行业及福建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比赛中获得532个省部级奖项,其中有128人次获得83个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92%,初次就业率96.40%,学院被评为“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校”。

学院建有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明市CAE技术研究中心、三明市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及先进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2006年以来,全院教职工在CN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987篇;编写并正式出版高职专科教材212部,其中主编107部,参编105部。获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个;获得省市厅级各类课题立项53个;成果获奖6项;参与获得国家专利6项。

学院拥有福建省水电培训中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多个对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水利、电力、水土保持等技术服务与咨询,是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基地、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学院开展高技能、新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与各地市水利局、供电局、电力公司等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承担省水利厅“基层水利人才培训计划”等资格考试和培训。

学院先后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等开展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闽台教育等对外交流与合作;对接“一带一路”与中水十六局开办“闽江国际班”、与福建水投集团、福建恒安集团、中国重汽、建新集团等合作开展“二元制”办学,与国网泉州供电公司、厦门轨道交通、三安集团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办学,启动与永安市政府校地战略合作,与福州安博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软件学院,与厦门大拇哥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册“厦门福水院大拇哥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大拇哥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大力推进办学资源整合、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格局,进一步拓展办学途径和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经过八十九年的积淀,学院形成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水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八届)、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福建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平安校园、省级园林单位、福建省法律进学校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春华秋实岁月流金。八十九年来,经过几代水院人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亲产业,创特色,促内涵”的发展思路,以建成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为抓手,朝着建设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坚实迈进,努力为行业和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展望未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