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的大学有哪些
1.广东本科学校名单【67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中山大学 | 教育部 | 广州市 | 本科 | |
2 | 暨南大学 | 中央统战部 | 广州市 | 本科 | |
3 | 汕头大学 | 广东省 | 汕头市 | 本科 | |
4 | 华南理工大学 | 教育部 | 广州市 | 本科 | |
5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6 | 广东海洋大学 | 广东省 | 湛江市 | 本科 | |
7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8 | 广东医科大学 | 广东省 | 湛江市 | 本科 | |
9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10 | 广东药科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11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12 | 韶关学院 | 广东省 | 韶关市 | 本科 | |
13 | 惠州学院 | 广东省 | 惠州市 | 本科 | |
14 | 韩山师范学院 | 广东省 | 潮州市 | 本科 | |
15 | 岭南师范学院 | 广东省 | 湛江市 | 本科 | |
16 | 肇庆学院 | 广东省 | 肇庆市 | 本科 | |
17 | 嘉应学院 | 广东省 | 梅州市 | 本科 | |
18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19 | 广州美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20 | 星海音乐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21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22 | 深圳大学 | 广东省 | 深圳市 | 本科 | |
23 | 广东财经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24 | 广东白云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25 | 广州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26 | 广州航海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27 | 广东警官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28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29 | 五邑大学 | 广东省 | 江门市 | 本科 | |
30 | 广东金融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31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中山市 | 本科 | 民办 |
32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广东省 | 茂名市 | 本科 | |
33 | 东莞理工学院 | 广东省 | 东莞市 | 本科 | |
34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35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36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佛山市 | 本科 | |
37 | 广东培正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38 | 南方医科大学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39 | 广东东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佛山市 | 本科 | 民办 |
40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41 |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42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43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44 |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45 |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湛江市 | 本科 | 民办 |
46 |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47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48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 广东省教育厅 | 珠海市 | 本科 | 民办 |
49 |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50 |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51 | 广州商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52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珠海市 | 本科 | 民办 |
53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珠海市 | 本科 | 民办 |
54 | 广州工商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55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56 | 广东科技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东莞市 | 本科 | 民办 |
57 | 广东理工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肇庆市 | 本科 | 民办 |
58 |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 广东省教育厅 | 肇庆市 | 本科 | 民办 |
59 |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东莞市 | 本科 | 民办 |
60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本科 | 民办 |
61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本科 | |
62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东省 | 深圳市 | 本科 | |
63 | 深圳技术大学 | 广东省 | 深圳市 | 本科 | |
64 | 北京师范大学- | 广东省教育厅 | 珠海市 | 本科 | 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 |
65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广东省教育厅 | 深圳市 | 本科 | 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 |
66 |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 广东省 | 深圳市 | 本科 | 中外合作办学 |
67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 广东省 | 汕头市 | 本科 | 中外合作办学 |
2.广东专科学校名单【87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佛山市 | 专科 | |
2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3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4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5 |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揭阳市 | 专科 | 民办 |
6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深圳市 | 专科 | |
7 |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8 | 私立华联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9 |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 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 | 广州市 | 专科 | |
10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11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韶关市 | 专科 | |
12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13 |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深圳市 | 专科 | 民办 |
14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佛山市 | 专科 | |
15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16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17 |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18 |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珠海市 | 专科 | 民办 |
19 |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20 |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21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佛山市 | 专科 | |
22 |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23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24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25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26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汕尾市 | 专科 | |
27 |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云浮市 | 专科 | |
28 |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阳江市 | 专科 | |
29 |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河源市 | 专科 | |
30 |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31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汕头市 | 专科 | |
32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揭阳市 | 专科 | |
33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深圳市 | 专科 | |
34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清远市 | 专科 | |
35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36 |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37 |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东莞市 | 专科 | 民办 |
38 |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39 |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40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41 |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42 | 广东省 | 中山市 | 专科 | ||
43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江门市 | 专科 | |
44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茂名市 | 专科 | |
45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珠海市 | 专科 | |
46 |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47 |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48 |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惠州市 | 专科 | 民办 |
49 |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广东省 | 肇庆市 | 专科 | |
50 |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51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52 |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53 |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54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55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56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57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58 |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59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中山市 | 专科 | |
60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61 |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62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湛江市 | 专科 | 民办 |
63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64 |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东莞市 | 专科 | |
65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江门市 | 专科 | 民办 |
66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67 |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68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佛山市 | 专科 | |
69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70 |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广州市 | 专科 | 民办 |
71 |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东莞市 | 专科 | 民办 |
72 |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73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惠州市 | 专科 | |
74 |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肇庆市 | 专科 | 民办 |
75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76 |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惠州市 | 专科 | |
77 |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清远市 | 专科 | 民办 |
78 |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茂名市 | 专科 | |
79 |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 | 东莞市 | 专科 | 民办 |
80 |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 广东省 | 茂名市 | 专科 | |
81 |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专科 | |
82 |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惠州市 | 专科 | |
83 |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江门市 | 专科 | |
84 |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茂名市 | 专科 | |
85 |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广东省 | 江门市 | 专科 | |
86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 | 广东省 | 清远市 | 专科 | |
87 |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 广东省 | 湛江市 | 专科 |
二、广东工业大学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总面积3066.67亩,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等多个校区。大学城校区突出工科特色,多个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设多个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东风路校区突出艺术创意和社工服务氛围的营造,建有设计创意园和成果展示馆。龙洞校区突出管理学与理学氛围的营造,打造环境优美、恬静怡人的花园式校园。
目前,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工程(17个领域)、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翻译、社会工作、金融、艺术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85个本科专业,自2014年起,所有本科专业均在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以来,工程学科位居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2017年7月,材料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学校提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集聚海内外创新人才,多模式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研究生优质生源“千苗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培英育才计划”以及团队平台重大成果培育计划等重大战略。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有职称自主评审权,现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多人,副高级职称700多人。2011年以来,学校已引进“”特聘教授百余名和3名学院院长。其中“”9人、国家“杰青”9人、国家“优青”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广东省“领军人才”7人、广东省“珠江学者”23人、广东省“杰青”10人等,同时还聘有外籍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已组建并入选广东省“创新团队”9个。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证。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80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和外国留学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把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不懈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研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建设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实验室1个以及其他省级科研平台77个。2017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破130项,位列全国高校第八十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数1929件,位列全国高校第八位。近三年,学校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多个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地,前期投入6亿元资助中心建设。目前学校正努力在精密装备、IC设计、工业设计、制药、软物质等领域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果。
学校致力于培养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现有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8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91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8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办学条件良好,现有计算机15271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12.55亿元。校舍建筑面积156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拥有藏书377.3万册、电子图书224.6万册,并采用共享方式,多渠道、大幅度拓展了信息资源使用范围。学校从学生成才观的理念转变抓起,探索性实施了“重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有担当”的培养方案改革,着力探索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思路,同时将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纳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之中。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专门设立出国(境)留学基金和来华留学基金,推进以“学科为主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战略,促进学科和团队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合作平台,对接国际一流技术,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学校高度重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与技术培训。学校先后与国(境)外15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学生联合培养、师资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合作科研、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等多方位合作,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入国际前沿,为学校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提供良好平台。学校入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98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103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1000多人。
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直属的36所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区情况
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经济中心广州,辖3个校区,总面积2292亩,其中北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939亩;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占地1095亩;大朗校区位于广州市大朗,占地258亩。校园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师资队伍
建校以来,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等名师大家荟萃学校,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现有事业编制教职工总数1980人,专任教师13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0.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2.91%。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引智配套工程”项目资助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青年珠江学者”3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先后)聘任“云山学者”229人。此外,学校还聘有80位客座教授和289位长短期外教。
学科发展
学校形成了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多学科多语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格局,下辖25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其中有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1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1个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共有26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7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2个学科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人才培养
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学校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在中国的三所合作院校之一,是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的首创单位和秘书处永久所在地,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会员,是入选中日韩三国首脑倡导的“亚洲校园”项目唯一一所外语类院校。拥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协同育人基地和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协同育人基地。2017年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9.54%和99.77%,继续位居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面向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招生批次均为第一批。
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研平台培育和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创新国际战略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粤商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2个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1个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国际服务经济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4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绿色发展法治研究中心、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并设立了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传播研究中心等20多个校级研究机构。此外,学校还设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机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积极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提供咨询服务;学校牵头组建的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均获入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学校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创新团队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重点项目。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获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开发行《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战略决策研究》《Asia-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等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