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

武汉理工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测试内容考试真题答案及录取结果查询时间方式

发布时间:2023-09-18 14:40:24

随着2018年高考统一考试结束,各高校自主招生测试6月10日起密集启动。今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都安排了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一些学科还有实验等实践类考核项目。我们一起看看各校都怎么测试。

武汉理工大学

2018年自主招生计划为450人。

学校考核

(1)报到及面谈核验:通过材料初审,并缴费确认考核学生,须于2018年6月9日8:30-18:00到武汉理工大学报到并参加面谈核验。届时参加学校考核考生须本人携带高中阶段所有获奖证书、论文、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到现场进行面谈核验。未在规定时间到校现场报到参加面谈核验的考生不得参加学校考核环节。(报到、考核具体安排及要求请关注我校发布的测试公告http://zs.whut.edu.cn/)。

(2)考核时间:2018年6月10日。

(3)考核地点:武汉理工大学。

(4)考核内容及要求:

学校将对通过初审的考生进行考核,考核以笔试和学科专项测试或特殊专长考评的方式进行,具体要求如下:笔试科目为能力测试(满分300分,内容为数学与逻辑、中文阅读与表达、探究与创新能力),侧重于考察考生的学科特长及创新能力等。

笔试后,对于A类计划的考生,学校将以面试形式进行学科专项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材料相关学科的基本认识和兴趣,对化学、物理相关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等。

笔试后,对于B类计划的考生,学校将组织相关学科专家组对经我校初审认定的考生公开发表专著、论文、发明专利、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进行学科特长、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专长考评。

笔试后,对于C类计划的考生,学校将以面试等形式进行学科专项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创业潜质与综合素质等。

对来自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市)、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的农村优秀特困生或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经由考生本人申请,我校审定,可资助考生来校测试的部分费用。

资格认定

对于A类计划考生,学校先确定笔试成绩最低分要求,再按照总成绩(笔试成绩和学科专项测试成绩之和)排序统一划定合格线,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资格考生名单。

对于B类计划考生,学校将根据考生的总成绩(笔试成绩和特殊专长考评成绩之和)排序,考虑不同省份教育的差异性,本着促进公平、优化生源结构的原则,分省分文理科划定合格线,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对于上海市、浙江省考生将不分选考科目类型分别划定一条合格线。

对于C类计划考生,学校先确定笔试成绩最低分要求,再按照总成绩(笔试成绩和专项测试成绩之和)排序统一划定合格线,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资格考生名单。

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定后,我校将于6月22日前在本科招生网公示入选资格名单,并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备案并公示。

武汉理工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5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在校普通本科生36452人,博士、硕士生17224人,留学生1310人。

学校长期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系:确立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学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82万册。设有25个学院(部),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现有教职工5508人,其中专任教师328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战略科学家30人,国家“”28人、“”6人,特聘(讲座、青年)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材料学科、工程学科和化学学科进入了世界ESI学科排名的前5‰。现有本科专业90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

近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代表,2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5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3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7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近年来,学校在多项全国高水平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2017年,大学生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73项(其中国家级奖337项)。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几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部协同创新中心、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30余个。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4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30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批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功能薄膜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建筑材料等5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复合新技术与新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等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4个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等。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

2017年,学校同时进入THE世界大学排行榜、QS亚洲大学排行榜、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