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好人主义对照参考材料

发布时间:2023-09-14 07:31:00

  好人主义对照参考材料一

  健全党内生活是党员锤炼党性、改进作风、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党的团结、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本组织形式。近年来,在一些单位党内生活不健全,出现了某些庸俗化现象。有的单位党管党员、党管干部不够严格,对存在的问题不愿大胆揭露、不敢较真碰硬;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内生活中以领导身份取代党员身份,个人代替组织,个人代替党委,搞个人说了算;有的党内生活原则性、战斗性不强,不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即使在民主生活会上也只是“自我批评讲情况,批评别人谈希望”;还有些党员、干部之间互称什么哥儿们、姐儿们、头儿们……使革命队伍里染上了一股江湖气。凡此种种,对党的建设危害甚烈,在群众中影响很坏。

  出现党内生活庸俗化,好人主义是一个根本原因。有的党员信奉“栽花不栽刺,以后好办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好我好大家好”,于是,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甚至对一些歪风邪气、违纪违法现象,也不敢抓不敢管,一味哄着捧着护着。好人主义说到底就是个人主义,凡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怕个人利益受损失。这种庸俗的好人主义,纵容错误的滋生蔓延,给党的事业发展和党员的个人成长进步埋下隐患。

  党内生活庸俗化,实质就是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讲纪律。它是党的队伍的腐蚀剂,任其发展,势必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削弱党的战斗力、创造力,必须坚决反对和摒弃。

  加强党性锻炼,着力提高党性修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也是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防止党内生活庸俗化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能够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充分发表不同意见。要着力增强党员的党的意识,让每一个党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热爱党,关心党,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政治责任感为党的建设尽心尽责尽力,时刻注意维护党的形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作斗争,自觉抵制腐朽、庸俗思想的侵蚀,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昂扬锐气。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消除误会、增进团结、最终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一旦被践踏,党内民主生活就无法正常开展,党的监督机制就会失灵,势必损害党的事业。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营造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开展党内批评,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而不能泄私愤。要本着与人为善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指出党员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利改进和提高,用善言善语实现善意的帮助。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解剖,对班子和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对班子成员的问题勇于开展思想斗争,对上级存在的问题勇于直言相谏;另一方面要虚心接受批评,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倾听批评意见,即使别人批评错了,也应该充分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健康习惯。

  克服党内生活庸俗化倾向,需要组织上完善制度措施来保证,用刚性要求规范党员的行为。党员干部的原则性强不强,是党性和先进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考核和衡量干部,很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对于敢于开展批评、抵制歪风邪气、在原则性问题上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要给予支持、鼓励、保护。对那些奉行好人主义、当“和事老”甚至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干部,要严肃批评。要严格党的纪律,决不允许党员对上级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决不允许传播政治谣言。通过制度增强对党内生活的硬约束,对那些党内生活制度落实不好、放弃思想斗争、有问题和错误不批评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责任追究,以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与实效性。

  好人主义对照参考材料二

  “得罪人”与“得人心”

  针对少数干部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的顾虑,一位负责同志说:“作为领导干部,不敢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原则,可能要得罪少数人,但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心。”话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得罪人”与“得人心”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不敢坚持原则、奉行“好人主义”的现象。有的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四平八稳当“太平官”。有的有心“栽花”,无意“栽刺”,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包着、护着。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败坏干部队伍风气,损害党的执政形象,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是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对领导干部来说,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群众眼中是最重要的形象,不讲原则、不负责任在群众眼中是最可憎的行为。要看到,不得罪歪风邪气,就必定得罪公道正气;不得罪少数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就可能得罪大多数奉公守法的人。我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使自己成为得罪组织和人民的人。面对利益关系复杂、矛盾问题凸显,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原则、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才能形成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局面。

  敢不敢为坚持原则得罪人,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试金石。一些人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究其原因,缘于一个“怕”字:要么是怕搞僵关系,影响自己的选票,要么是自身不硬,怕引火烧身。一个党性强、有原则、敢负责的干部,才会坚持正确的主张和意见,遇到问题敢面对,遇到矛盾敢处理,遇到歪风敢斗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领导干部而言,就应当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原则至上;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动真碰硬。一个干部只要工作,就要处理各种矛盾,就难免得罪人,但只要真正为民,就应该坚持,而且最终会得到群众的理解。

  领导干部敢为坚持原则得罪人,鲜明的用人导向是关键。当前在干部选任工作中,一些地方存在的简单以票取人的倾向,无形中助长了少数干部的“好人主义”风气,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拉关系、争选票上。为此,不能把推荐票等同于选举票,更不能把票数多少作为决定干部任用的唯一标准,尤其要综合分析、仔细甄别民主推荐结果,做到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让坚持原则的人得到褒奖,不让“老好人”占先。坚持原则是干部德的重要因素,对丧失党性原则的干部,得票再多也不能提拔使用。只有不让坚持原则的干部吃亏,坚持原则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好人主义对照参考材料三

  党的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弘扬得好,党内就风清气正,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丢掉批评和自我批评,缺点错误就难以纠正,党的事业就会受损。在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各级班子领导成员,想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仍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利器,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健康推进。

  一些地方和单位教育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很大原因是好人主义在作怪。这些人以不得罪人为原则,采取“事关不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你好、我好、大家好,自我批评谈感想,互相批评提希望,谁也不招、谁也不惹,仿佛是与世无争的“世外高人”。这种好人主义看似和谐,一团和气,实际上掩盖真相,回避矛盾,放弃批评,害己害人害党,是与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背道而驰的。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勇气,有胆量,思想上要克服一个“怕”

  字,打消“批评上级怕被算账,批评同事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的顾虑。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时,树立无私无畏的勇气,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态度,有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决心。相互批评要态度诚恳,敢于坚持原则,对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诚帮助提高,防止好人主义;自我批评要以树立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检查自己,勇于亮丑,触及思想深处,触及问题实质,不怕刺、不怕痛,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要看各级领导干部“四风”问题是否深查细挖,看剖析对照检查是否深刻全面,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否走了过场,看领导干部特别是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有没有用最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没有达到中央和自治区、兵团党委要求的,要大胆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红红脸”

  “出出汗”“排排毒”,达到帮助同志、促进工作的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有一定的遵循,虚实并举,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兵团党委二十六条规定精神切入,深刻剖析作风不正、工作不实、行为不廉的问题,分析研究加强作风建设、反对“四风”的改进措施和有关制度规定。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要示范带头。领导干部既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各级领导干部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有着重要的影响带动作用。因此,能不能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能不能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弘扬起来,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把自己摆进去,能否对班子成员不“哄着护着”、开展严厉批评;能否对自身的问题不藏着掖着、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能否以开门纳谏、从善如流的态度坦诚接受别人的批评。

  批评使人进步,反省促人提高,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用且必要的,但也要注意火候,既不能不瘟不火,也不能过犹不及。要坚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与人为善,不马虎敷衍,不文过饰非,不发泄私愤,不搞突然袭击,不搞无原则纷争,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原则,以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