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讲政治贯穿整改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突出政治整改、聚焦政治整改,以政治担当、政治标准、政治勇气和智慧切实解决问题,确保整改质量在政治上过关过硬。要把整治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放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高度来定位,坚决同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削弱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作斗争。以下是小编搜集的整治好人主义对照材料。欢迎阅读。
整治好人主义对照材料一
经中央督导组和省委同意,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教育实践活动安排,10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利用1天时间,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为标杆,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岗位职责和工作经历,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聚焦解决“四风”问题,促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袁纯清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中央第八督导组副组长崔曰臣到会指导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李政文代表常委会党组作全面对照检查。
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做了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通过重点学习和深入研读等中央领导系列重要讲话和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通过走出去听与请进来问、座谈了解与实地查看、问卷调查与登门拜访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1199条;通过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机构负责同志之间等广泛开展谈心交流,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在此基础上,袁纯清主持起草常委会党组对照检查材料,党组成员自己动手撰写并反复修改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打下坚实基础。
常委会党组总结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查摆出“四风”方面存在的15个突出问题。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立法质量不够高、操作性不够强,监督力度不够大,工作落实效果不够好,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不够强,改进会风文风不够到位,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是代表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深入联系群众不够经常,坚持原则、较真碰硬不够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够严格;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紧迫感有所放松,推进工作的责任感有所降低,创新进取的使命感有所减退;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制度规定不够到位,勤俭办事业的理念还不够牢固。针对这些问题,从主观世界改造、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树立3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思想根源,并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完善制度措施等3个方面提出13条整改措施。
常委会党组成员坚持和发展整风精神,围绕“四风”问题逐一对照检查,班子其他成员认真提出批评意见。在自我批评中,有的同志谈到,调研过程中走马观花的问题较为突出,深入调研、蹲点调研少,掌握真实情况明显不足,形成的调研建议可操作性差,发挥实质性作用少;有的同志谈到,对新形势下人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思考研究、探索改进不够,工作中习惯于按传统、循惯例、凭经验办事;有的同志谈到,到人大工作后,“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较重,工作满足于走程序、过得去,艰苦奋斗精神少了,进取意识弱了,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的思想滋长了。大家在相互批评中指出,有的同志工作魄力和热情不足,在充分发挥人大的制度优势上有差距;有的同志有“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思想,工作中敢抓敢管的劲头不如从前了;有的同志对人大工作的深入研究思考不够,推动人大工作改革创新成效不明显,等等。
中央第八督导组副组长崔曰臣在讲话中对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对这次会议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查摆问题严肃认真,剖析原因深刻到位,整改措施切合实际,开展了很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突出了问题导向,体现了思想自觉,是一个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在此基础上,下一步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将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将教育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袁纯清在总结讲话中说,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党组成员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检查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措施,自我批评深刻到位、触及思想,互相批评态度诚恳、直面问题,较好达到了统一思想、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的目的。袁纯清指出,下一步要扎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三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为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切实发挥好人大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化解民忧中的优势和作用。二是进一步增强党组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行使职权,严格党内生活,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不断提高履行法定职权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以专题民主生活会查出来的问题为“靶子”,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地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服务和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整治好人主义对照材料二
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好人主义盛行,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对年轻干部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制止的不制止。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是影响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大消极因素。
年轻干部要走的路很长,面临的诱惑很多,严格要求是最好的爱护,而年轻干部能否做到正确看待批评,正确看待“吃亏”,正确看待自身的成熟与不成熟,时刻保持自醒,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自身的最大挑战。
被批评是成长的良机
一位老干部曾非常惋惜地说:“眼见着一些原本很有前途的年轻干部因为得不到及时批评提醒和有效监督,导致自傲浮夸,最后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很让人痛心。”
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年轻干部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才是真正对党负责、对年轻干部负责。
如今,能够面对面批评人或得到别人的批评,实属不易。好人主义的盛行,让本想批评年轻干部的干部也心虚起来,“我是不是太苛刻太不通情理?”怕被说成“左”,怕被说成“整人”,于是乎能不表态就坚决不表态,该表态的轻描淡写,多说好话,少提意见,大家心如明镜,一起打几个哈哈儿了事。
有人说,批评之难,根源在得失。批评上级,怕影响前程,批评同级,怕关系难处,批评下级,怕影响选票。所以,谁也不批评谁,得罪人的话不说,得罪人的事不做。
“一个年轻干部,倘若身处缺少监督与批评的环境,绝不是一件好事,这时候就更需要时刻警醒,更需要定力。”上海科技党校教授刘光华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好人主义的盛行,带来的是不问原则,只顾得失,不顾公正与大局,只看来头与亲疏。这种风气,是影响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大消极因素。
可以说,国家药监局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上海宝山区原区长秦裕以及北京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等一批年轻干部的落马就是明证。自称为“天下第一秘”的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28岁即成为省委第一秘书,34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国税局局长,还曾被列为国家税务总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双料后备干部。从呼风唤雨到最终毁灭,李真并非一日登顶。在他不断爬升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的是所有的监督机制都形同虚设,所有的批评都一律“失声”,李真也一天比一天地狂傲,直至彻底迷失。
河北磁县县委书记李德进认为,一个人能经常得到别人的批评,说明你诤友很多,说明人家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尽早成熟起来,还说明你能干事、干得多。因为不干事,肯定不会犯错误,也不会得到批评。能把批评当作自己进步的良机,而不是一听批评就跳起来,对平常人而言,需要良好的心态和个人修养,对年轻干部来说,需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
“吃亏”是难得的历练
“吃亏是福”是句古话。也许你吃了物质的“亏”,收获了精神的“福”,也许你吃了小亏,得到的是大福。说白了,就是要算“大账”,别算“小账”。共产党人的“大账”就是人民的福祉,“小账”就是个人的得失。对成长中的年轻干部来说,“小账”就是暂时的得失,“大账”就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真正提高。
有人说,现在有些年轻干部算盘打得太精,就怕吃亏,一提做事,首先想的就是对自己是否有益。遇到困难绕着走,不揽事、不干事,唯恐自己做事露了怯,给自己的形象减了分,分分钟都算计“投入”与“产出”,绝不走“弯路”,更不会走“错路”,最终错失了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波认为,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阶段,如果不能正确地分析看待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吃亏与不吃亏现象,就很难正确判断到底是吃亏了还是没有吃亏。这种模糊的判断又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干部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其世界观和人生观。
河南有个叫李天成的村官,他有一首《吃亏歌》值得年轻干部深思。“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
能在艰苦的地方吃点苦,吃点亏,恰是长本事的关节点,是难得的历练。
不成熟是必然阶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育成长有其自然规律,培养造就年轻干部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实践,更需要时间。
可以说,无论怎样加大力度培养,也很难使30来岁的干部全面成熟或早熟。上世纪80年代炒得沸沸扬扬的“神童”,如今看也没有多少被培养成拔尖的人才,而不少栋梁之材大器晚成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把握人的自然成长的规律,才能正确分析和理解年轻干部的不成熟,才能做到宽容年轻干部的失误,不对他们求全责备,鼓励他们敢于负责、大胆创新,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不成熟是年轻人的阶段性特征,是一个必然阶段。作为年轻干部,不能自以为成熟,要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成熟,在实践中虚心学习。”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说,年轻干部不成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历练少,对国情、民情把握不够。
近年来,各地农村基层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信访岗位一线、招商引资一线年轻干部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这说明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帮助干部成长、成熟的一个基本途径。
正视年轻干部必经的不成熟阶段,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缺什么补什么。2001年,江苏省东海县首次公开选拔了20名大学生进村任职;连续6年共选拔114名村官下基层。如今,这114名村官到农村任职最长的已经8年,最短的也已经3年。截至目前,114名村官已有56人考上了公务员,1人选调到省级机关,2人考上了研究生,6人考上了副科级后备干部,7人被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至今还有42人在村里任职。
江苏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王国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选拔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只是一个源头工程,为什么党政干部培养要来自工农和基层一线?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大批了解国情、熟悉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干部。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三农”问题。从目前的干部队伍来看,不少干部从校门一步迈进机关门,现在在中间增加一个农门,这一路径符合干部成长的规律。
整治好人主义对照材料三
最近,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此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也对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管理干部,对于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关心爱护干部是我们党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从严管理干部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重选拔轻管理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一些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或者没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或者思想不见面,蜻蜓点水,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言不及义,看似批评、实为表扬。干部出了问题,应进行组织处理的不及时处理,该承担责任的不及时问责,其结果,不良倾向得不到及时纠正,干部身上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件,不仅使干部个人身败名裂,而且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非常令人痛惜。
从严管理干部,既需要干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更需要组织上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把从严的要求贯穿到干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从严管理干部,关键是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对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应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核干部,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对敢于负责、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予以鼓励、表彰和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作风飘浮、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进行诫勉谈话、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应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及时报告个人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有关事项,加强事前防范。在接到群众反映、班子出现不团结苗头等问题时,应通过诫勉谈话、函询等方式及时提醒,防微杜渐。此外,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对干部开展全方位的监督。
从严管理干部,须坚决调整那些工作不力、作风不好、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应按照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通过职务调整、离职培训、降职、免职等方式加大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对因工作失职而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干部,要严格问责;对以权谋私的干部,要及时查处。通过必要的组织调整和处理,警示和挽救干部,进而形成人人忠于职守、守土有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良好局面。
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领导干部担心丢选票,怕得罪人;有的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严格干部管理是“整人”。从严管理干部,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切实负起责任,克服好人主义,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对违反原则的人和事,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该处理的处理,这才是对干部的真爱,对党的事业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