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多篇,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9-20 01:52:38

  1、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近期,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政论片《鉴史问廉》,该片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以“廉”,以“清、勤、慎”为主题,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借助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时代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应多从这些古代廉政文化里面汲取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治权官吏、正心修身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古为今用,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一是以史为鉴,筑牢思想防线。《鉴史问廉》借助历史上的真实廉政经典故事,进一步明析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魏征、狄仁杰、包拯、郑板桥等一大批清官廉吏曾在河南任职,留下大量廉政佳话和典故,如“周公吐哺”、“甘棠遗爱”、“羊续悬鱼”、“精忠报国”等,为历代百姓传颂和敬仰。片中也有如张养浩所撰《为政忠告》、孙嘉淦所提《居官八约》等对“官德”的重视和倡导。因此,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史为鉴,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斩钉截铁、坚定不移;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在关键时刻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二是敢于担当,切实把监督执纪责任扛在肩上。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的结尾,以“五人之墓”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死的意义很重大,即使是一个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为官避难平生耻”,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把监督责任扛在肩上,敢于担当,勇解难题,这才是鉴史问廉下的新常态。

  三是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这部政论片再次昭告世人:在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必须严于律己,以法律己,管好自己“做热点工作但不做热点人物”。

  四是当拘小节,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说的便是东汉“悬鱼太守”羊续居官清廉,拒受属下之礼,流芳百世的故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时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婉拒了江西老红军委托代表明经华转呈的两瓶茶油,亦为群众所称赞。或许在许多人看来,两瓶茶油,又能值多少钱?收了也无妨。但却用实际行动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课,“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小节不慎,大节难保”,在“小节”上疏于防范,最终只能是思想滑坡、不能自拔,直至铸成大错。因此,要从细小的问题入手,在小细节上管住自己,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做到常弃非分之想、常惧法纪之威、常思监督之益,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

  2、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根据市级机关“5.10”思廉日活动要求和市安监局“我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安排,近日观看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感想颇深。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它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鉴史问廉》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该剧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该剧共8集,每集45分钟,名称依次为《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

  观完以后,闭目沉思: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一个王朝的鼎盛与辉煌,转瞬之间就化为历史陈迹。古代廉政建设与惩贪措施曾经有效地刹住了腐败现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一些青史留名的盛世。盛世的出现有赖于胸怀天下的君主励精图治和官员的清廉干练。奋发有为的君主和贤明的大臣们胼手胝足,齐心协力,开创了一个个传诵千古的盛世。

  但是,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时候,官场的贪污腐败总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全面战乱和改朝换代,盛世又被乱世所吞噬。孟子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描述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对“人亡政息”的叹息,体现出了古人对此的反思。

  面对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现象,解读历史或许有各种答案。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中国人有一种对历史的虔诚感和敬畏感,历史有终极审判的功能。历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终极性审判的能力,能够对人间是非做出公正的终极审判,使善恶最终各得其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历史是古代中国为官者和读书人心中的“上帝”,是他们在一生中最为倚重的精神支柱。文天祥曾有这样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历史上传统读书人都看重能够刻诸青史的德行、功业和言论,因而也就在终极价值上把历史看得高于现实,坚信历史终将裁决现实,评品现实。《千秋之评》通过讲述保存在史书中的清官和贪官的典型故事,探寻中国廉政文化背后的历史逻辑,并探求中华文明战胜一次次危机而不断浴火重生的历史文化密码。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2013年4月19日,在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建设。同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3、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纪录片是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出的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该纪录片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西晋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王国之后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的王朝”!

  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圣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且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热衷于对艺术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花异石,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个献石有功的平民朱?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一带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而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艮岳之石,最终却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园林中。

  由此想到了近年来在全国卫生系统发生的一些商业贿赂案件。卫生系统腐败案件大多数发生在药品采购、医疗器械招投标、医院基建工程这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是医疗腐败发案的集中区,而发案部位主要是药品、药械购销环节,工程基建环节,人事调动和证件办理等环节。这些案件教训深刻,发人深省,必须警钟长鸣。

  卫生系统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药品、药械营销利润高、诱惑大,这是医疗卫生系统发案率高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经济利益,千方百计地想出各种招数,以高额的“明扣”和“暗扣”来争夺客户。同时,回扣成为厂家和经销商主要公关手段,给一些品行不端,思想素质差的医务人员、重点岗位人员或极个别的卫生系统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机会。二是对药品采购、医疗器械招投标、医院基建工程等环节有效监督难,单位监督制约力度不够。虽然各单位都设有纪委、药品器械监督委员会等监督制约组织,但因组成人员均为本单位负责人,就内部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往往会碍于情面或其他因素,尤其是对那些集人权、财权、物权于一身的医院领导干部,更是望而生畏,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就群众和监管相对人来说,他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不想去扰乱各自的“利益平衡关系”,造成社会监督的空白。就领导干部来说,有的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一提起监督就认为是“跟自己过不去”,是有意找茬,他们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去逃避监督,因而就会对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失去监督,甚至无法监督。

  鉴于上述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监督的缺失,人得不到监督就会失去约束,腐败就会滋生。三是素质低是产生腐败的内在因素:思想素质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的具体表现。人素质的高低处决于如何对待权、责、利的问题。在对待权力上,人素质高的人将权力看成责任、义务和使命,他们使用权力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而素质低的人则将权力看成私人财产,是特权,是谋取私利的工具,是显示地位的标志,是光宗耀祖的旗牌。

  因此,加强监督是预防腐败的有力措施之一。首先,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履行纪检监察工作职责,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二要主动参与业务工作,认真学习专业相关知识与法规,重点掌握容易出现问题的工作环节,提前介入、关口前移,把违法违纪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把党风廉政建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平时注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有关党纪条规,开展好有特色的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做到党纪党规入耳入脑入心,努力营造一个廉政勤政环境。四要做好单位党组织的参谋和助手。纪检监察干部要先从做好监督的角度,积极发现单位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腐败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党组织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五要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整体素质。纪检监察干部要履行好监督职能,不但要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还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工作水平,才能做到有效监督,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自身形象。六要增强系统内部的监督效果。要实现事前、事中监督,主要还是依靠同级的监督。对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大金额支出和使用、干部任免等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保证领导班子依法行政,防止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做好自律也是预防腐败的一项有力措施。自律就是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自觉遵守法规纪律。做好自律,可以防止自己犯错误,进而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与自己有关的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到廉洁自律是对每个国家工作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拒腐防变、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过好三关。一是金钱关。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注意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经受得住物质的诱惑和金钱的考验。二是酒色关。经济上的腐败往往是滋生生活腐败的土壤,生活的腐败反过来又会成为加速经济上腐败的催化剂,两者互为因果,又相互诱发。要想面对美色的诱惑而不迷乱失态,就要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心正何惧邪侵,人正方能品端。三是权力关。作为手中掌握有一定权力的人来说,一定要自觉自愿地接受监督,正确地用好手中的权力,切不可把党和政府的权力部门化,为了小团体利益损害公共利益;决不可把部门的权力个人化,为一己私利留下无穷祸患;更不可把个人的权力利益化,在权力寻租过程中利令智昏,谋取私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原则。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