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教师流失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农村学校竟成了城市学校的“育师场”。对此,农村教师有苦衷,农村校长很焦虑,教育局长很为难。
■本报记者阳锡叶通讯员谢娴能陈志兵
近日,中国教育报收到一封来自湖南武冈的读者来信。来信说,一所只有30多名教师的农村初中,一次被城里中学通过考试选拔了9名年轻的优秀教师,12名班主任一下子少了5名,其中初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的教师全部被选拔走了。因为新教师一时难以到位,整个学校的教学陷入瘫痪,也让校长十分纠结——乡村中学竟然成了城市学校的“育师场”,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近年来,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国教育报记者就此深入采访了进城教师、农村校长、教育部门,试图揭开现象背后的问题。
进城教师有苦衷:因各种原因“逃离”乡村
彭雅(化名)把自己的从教路比作“回形针”。
2005年,这位湖南常德的姑娘大学毕业,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回到常德,在一所高中做了代课教师,一做就是4年,“并慢慢喜欢上了教师工作”。但没有编制,她逐渐感到被边缘化,于是决心考编。
2009年8月,彭雅考上了编制,被安排到一所乡镇学校教小学一年级语文。孩子们很喜欢这位年轻的老师,每次回城,孩子们都会送她到校门口,每周一,他们就会睁大眼睛在校门口等她,然后跟着她一路到教室,边走边喊:“老师回来了,老师回来了!”
这种日子让彭雅很满足,但一件事却改变了她。
一天,彭雅参与的一个教研项目的课题组负责老师打来电话,问她的课题报告相关章节准备得怎样了。彭雅这才想起来,自己是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报告还没写完,要上的公开课也还没有准备。可是在当时,她没地方上信息技术课。
那个晚上,彭雅陷入了深思:“想了想这阶段的工作,好像不是我干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