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重点小学排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东北师大二附小、东北师大附小三附小(东师中信实验学校)、长春市一实验、东北师大附属学校明珠校区(小学初中)、长春市一实验银河小学(西校区)等。
一、吉林省重点小学排名
一、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全日制小学,创办于1948年。目前学校包括四个校区,两所幼儿园。
1、东北师大附小本校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自由大路696号
2、东北师大二附小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繁荣路8号,这个地址又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址,该校2014年之前一直是私立校,在2014年以后退回公办,虽然是公立校但是由于之前一些遗留学位等近两年内不会划分学区,空余学位主要以电脑派位的形式进行招生。
3、东北师大附小三附小(东师中信实验学校)
地址:中信城枫丹白露北门东行50米
4、东北师大附属学校明珠校区(小学初中)
地址:人民大街9000号
二、长春市一实验
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1935年,校名初为新京特立大经路小学,1962年定名为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学校共有三个校区。
1、长春市一实验小学本部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885号
2、长春市一实验银河小学(西校区)该校区属于全日制民办小学
地址:长春市绿园区青年路花园内(青川路17-1号)
3、长春市一实验中海小区,该校区也是全日制民办小学
地址:临河街和南环城路交汇处
三、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解放大路2948号
四、吉林大学附属小学
1、吉林大学附属小学本部:
地址:同志街、明德路交汇处——明德路501号
2、吉林大学附属学校力旺校区
地址:二道区东环城路与伊通河交会处
3、吉林大学附属学校慧谷学校
地址:吉林大学附属慧谷学校的地理地址是:北至创意北路,南至创意路,西至超强西街,东至超强街。学校性质为公办、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规划用地面积逾6万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逾4万平方米,包括中小学教学楼、食堂、体育馆等,共设4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30个班,中学15个班,可满足学区2200名义务教育段适龄儿童、少年就地就近免试入学。计划2016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附近楼盘学区已经确定!
五、长春市朝阳区西安大路小学
地址:朝阳区西安大路73号
六、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3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长春市民满意的学校。目前,学校已拥有三个校区: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本部(北安校区)、长春市第二实验东晨小学(净月校区)、长春市第二实验通达小学(绿园校区)。
1、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本部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北安路51号
2、长春市第二实验东晨小学(净月校区)
地址:百灵街与绿柳路交汇处东侧
3、长春市第二实验通达学校
地址:长春市绿园区基隆南街627号
七、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幼小初)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始建于1984年,分为中、小学两部,是吉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级重点实验学校,也是的`一所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委员会的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学校分为南湖、高新、远洋三个校区。
1、吉林省二实验本部
地址:南湖中街421号
2、净月校区: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幼小初),远洋戛纳小镇引进的学校,学位房。
3、高新校区: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中学)
地址:高新区华光街1001号
八、长春市树勋小学
艺术教育是长春市树勋小学办学的一大特色,全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均得到培养、发展与提高。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解放大路1777号
九、长春市明德小学
地址:长春市明德路726号(长春市同志街与明德路交汇处)
十、长春市绿园区绿园小学
坐落于和平大街和锦西路交汇处,是绿园区重点打造的重点小学。
地址:长春市绿园区和平大街1006号
二、大朗镇实验小学简介
大朗镇实验小学原名大朗圣堂小学,是一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联办小学。我校于2002年2月由圣堂小学、洋乌小学、洋坑塘小学、屏山小学联合而成。2003年4月,大朗圣堂小学更名为大朗镇实验小学。
学校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495平方米,耗资2700多万元,总体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绿化区四大部分。
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855人。教师44人,其中女27人,男17人,党员5人,团员13人;大学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21人;小学高级教师1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1%。
三、船营区第十一小学简介
船营区第十一小学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学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校风、校纪和教师队伍素质堪称一流。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76名学生,78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学生放在工作首位,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面向全体打基础,办出特色育人才”的办学思想。运用教育科研,融入现代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