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腊八粥熬制方法
其中大米、糯米、紫米、小米25克,白云豆、白莲子、麦仁、小枣、花生、栗子、绿豆、核桃仁、葡萄干、红小豆10克,
按照老底子的风俗,腊八粥是要腊月初七晚上开始做的,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到后半夜开始煮,要用微火炖到第二天清晨,这腊八粥才算熬好。做好后,要先送亲友,而且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读者有时间和兴趣,不妨为老人做一次正宗的腊八粥,全家享受一下传统风俗的快乐。
要是做多了吃不光怎么办?如果那样,这里就要先恭喜你了???按风俗讲,腊八粥吃不光,是好兆头,年年有余啊!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老人们,腊八粥味道虽然好,但不要多吃,毕竟里面的莲子、花生什么的不易消化。
甜味和咸味腊八粥
★甜味腊八粥
◆材料:糯米五十克、桂圆、糖。莲子、银耳、红枣、百合、山药、绿豆、红豆,(核桃仁、松子仁、芡实都可以加。)
◆做法:
1、将糯米洗净,加六杯水浸泡一晚。
2、将泡好的糯米用大火煮开,再成改中小火煮二十分钟。
3、再加入桂圆、糖再煮十分钟,最后加入煮好的配料再煮沸就好了。
★咸味腊八粥
材料:小米、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各二汤匙。碎猪肉一百克,莲子、栗子数粒,盐少许。
◆做法:
1、先把各种豆类在冷水里浸半个小时,滤干待用;
2、莲子去心;栗子去皮。
3、水烧滚,先将豆类放入煮一刻钟,再放入其他材料,水烧滚后用慢火煮45分钟即成。
二、腊八节的由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很久很久以前,佛祖释珈牟尼为了寻找人生的真谛。象苦行僧一样游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也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有一天,他云游到印度的比哈尔邦的尼连河畔,因为又冷又饿,终于昏到在河边。这时,正巧有个放羊的姑娘路过河畔时发现了他,她连忙拿出了自己背囊里仅有的一些干粮,又去采集了一些野果,用泉水将野果和干粮煮成了一锅稀粥,喂给佛祖吃。吃完粥,他感到浑身热乎乎的,元气好象又回到他的身上。于是,他又下到尼连河里洗了个澡,顿时觉得神轻气爽起来,所有的疲劳都一扫而光。此后,释珈牟尼告别了牧羊女,一个人坐到了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他想参透人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喝了牧羊女的粥以后,释珈牟尼的思路好像特别清晰敏捷了。突然间,灵光一闪,他脑子里似闪电般亮了一下???他终于悟到了人生的真理:佛道。从那一天起,他就成了佛祖。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以后,佛门弟子为了纪念佛祖得道的这个日子,也为了感激救活了释珈牟尼的牧羊女,就在这一天用牧羊女熬粥的方法,以杂粮加野果熬稀粥敬献佛祖。由于佛祖在中国传播广泛,佛教弟子们用稀粥敬献佛祖的习俗,也在中国的民间传播开来,便成了大家在这一天煮粥祭组,喝粥的民间习俗。这种粥,也就被称为“腊八粥”。当然,腊月初八,天寒地冻,人们围坐在家里喝着用糯米和红豆,枣子,花生,芝麻等加糖熬成的香甜可口的粥,暖和温馨,也给人们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这也是喝“腊八粥”的习俗得以长久沿袭下来的原因之一。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