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消费方面,会议提出,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有针对性、有目标、有引导地支持投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投资从今年4月份以来保持了持续回升的态势,1-11月份,全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5%,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5.4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3.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在8%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指出,在强调投资总量增大的同时,更要有针对性、有目标、有引导地支持投资的方向。
石磊认为,在总量扩大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提升投资的质量,优化投资的结构,更多地把社会投资集中到未来成长性更高、效率更高、产业带动效应更强、抗风险能力更强、技术进步空间更大的产业。在未来显示优势的这些领域,应该是公共政策扶持、支持、引导的重点。
消费明年有望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在消费方面,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尽管今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一些波动,但是整个消费还是有潜力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接近14亿人口的市场规模,而且成长比较快。
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38.3%提升到去年的58.8%。而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说,展望明年,消费有望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王斌介绍,消费增长的目标是保持平稳持续的增长。据有关研究机构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9%左右,消费的贡献率在65%左右,有望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增强消费能力需供给侧、需求侧共同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表示,消费的快速增长正在激发新旧动能的转换:“居民的消费升级,特别是服务性的消费,现在上得很快。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体育等一系列产业,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可以激发出大量新的增长潜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需要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
鲁政委分析,对于服务业而言,需要有更多供给才能满足本来已经很大的消费。对于有形商品的供给侧的改革,主要是提高质量,把大家更多地从购买国外商品转回到购买本国商品上。实际上,在一些传统领域,国内制造的产品水平已经很高,比如空调、汽车,消费者都已经回到对本国产品的消费上。所以在这些领域提高质量,就能有更大的消费能力。同时,服务消费方面,个税的抵扣减免也在增强大家的消费能力。仔细观察此次个税的扣除,扣除的很多支出都是服务领域的支出,实际上鼓励了在这些领域居民的消费。
外媒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大的国内市场是中国发展潜力所在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中国政府只要稳定好投资者、消费者包括民企的信心,中国经济依然会保持较快增长。强大的国内市场正是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路透社说,中国预计将在基建方面扩大投入。不过这绝不是“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美国《福布斯》网站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严肃的结构性变革。中国正在推进工厂自动化,是机器人设备的最大买家,中国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不断上移,高科技元素增加。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增长,消费贡献率达78%。
德国财经网说,加大减税降费是“最好的新年礼物”,可以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压力,相当于政府赠送的“礼包”。
日本共同社报道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出大规模减税等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会被亚洲市场视为利好。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说,,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危机回潮的大背景下,中国依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无论是基于历史眼光还是全球视野,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预计仍将保持在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