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一、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A+ |
2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08 | 电气工程 | A+ |
3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701 | 数学 | A |
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01 | 力学 | A |
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A |
6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202 | 工商管理 | A |
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A- |
8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10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A- |
11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A- |
12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A- |
13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A- |
1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204 | 公共管理 | A- |
1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702 | 物理学 | B+ |
16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B+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18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B+ |
1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27 | 核科学与技术 | B+ |
20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B+ |
21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714 | 统计学 | B |
22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35 | 软件工程 | B |
23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001 | 基础医学 | B |
2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002 | 临床医学 | B |
2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007 | 药学 | B |
26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101 | 哲学 | B- |
2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301 | 法学 | B- |
28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303 | 社会学 | B- |
2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30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710 | 生物学 | B- |
31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32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011 | 护理学 | B- |
33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703 | 化学 | C+ |
3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14 | 土木工程 | C+ |
3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003 | 口腔医学 | C+ |
36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004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C+ |
3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C |
38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25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C |
3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C- |
40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0813 | 建筑学 | C- |
41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1006 | 中西医结合 | C- |
二、西安交通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学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27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在编教工6538人,其中专任教师3729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1名。
现有学生48082名,其中本科生21141名,研究生26941名。本科专业9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48个。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