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一、西北工业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25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A+ |
2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3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A- |
4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01 | 力学 | B+ |
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B+ |
6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B+ |
7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35 | 软件工程 | B+ |
9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10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701 | 数学 | B |
11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702 | 物理学 | B |
12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08 | 电气工程 | B |
13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14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26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B |
1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703 | 化学 | B- |
16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03 | 光学工程 | B- |
17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B- |
1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B- |
19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B- |
20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2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B- |
21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1202 | 工商管理 | B- |
22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1305 | 设计学 | B- |
23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C+ |
24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710 | 生物学 | C- |
2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0814 | 土木工程 | C- |
26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1204 | 公共管理 | C- |
二、西北工业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观,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由我校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20多万名校友中,有48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和65位将军,48位两院院士,还有6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在航空领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我校校友。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纪念表彰了10位“航空报国特等金奖”,6位西工大校友获此殊荣,从2005年至今的14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奖者中,有23位在西工大学习、工作过;在航天领域,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中的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等,一大批西工大杰出校友担任集团公司、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航海领域同样有大批的杰出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水中兵器行业的重要管理岗位与核心技术岗位上,英才辈出,不胜枚举。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
学校注重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以准长聘制度为突破口的人事制度改革,调动激发队伍活力。设立人才特区引育平台,汇聚高端人才。实施从青年教师到杰出学科带头人全过程的“翱翔人才工程”,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支持体系,建设层级合理的人才梯队。优化完善人才评价制度,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逐步建立分类别、分层次、分岗位、分学科的考核评价机制。打造优质基础教育,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学校汇聚了一支由30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两院院士(含外聘)33人、41人、领军人才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团队27个,设有21个博士后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