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

2020年全国两会关于家庭教育的提案,家庭教育最新提案

发布时间:2023-09-21 03:10:16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那么今年全国两会有哪些热点提案呢,一起来了解最近几年全国两会关于家庭教育的提案,家庭教育最新提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政策内容以官方发布为准。

全国两会关于家庭教育的提案,家庭教育最新提案

全国两会第一天,一份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数据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解读说,如今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九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家长参与沟通积极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而除了民进中央的提案外,来自黑龙江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谢文敏也建议将家庭教育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今年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部发布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家庭教育,将启动家庭教育法立法研究与家校共育共治机制实践试点。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问题已经引起高度关注,而家庭教育立法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早在两年前的两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郝平就曾表示,教育部正在配合全国妇联起草家庭教育法草案,下一步将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就需要分析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才能制订真正管用的家庭教育法。

家庭教育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家长(监护人),因此必须强调并发挥家长(监护人)的主体作用。但是,家长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需要相应的环境配套的,如果离开了良好家庭教育的环境建设,强调家长(监护人)的主体作用,有可能局限在纸上谈兵。

拿城市学生假期补课来说,虽然国家大力治理校外培训班,可是,培训热还是高烧不退。很多舆论呼吁家长要理性选择培训班,要多陪伴孩子,可是,除了升学评价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之外,家长还面临十分现实的难题,如果假期不送孩子上培训班,孩子去哪里?关在家里,还是带着去上班?关在家里有安全问题,带着一起去办公室,不是长久之计。在权衡利益之后,有的不准备送孩子去培训机构的家长,也只有送孩子去培训班。因为除了培训班,没有更好的出处。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政府和社区发力,在社区中建设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并开展各种有益、有趣的公益活动,吸引学生参加。这就是给家庭教育创造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

解决我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如此。精准帮助留守儿童,最好的办法是创造条件让所有儿童和父母一起生活,这就需要给随迁子女同城求学机会,真正做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目前的现实是,不少进城务工人员有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一起生活,可是,城市入学门槛比较高,甚至有的在城市出生的儿童,到了入学政策年龄,也必须离开城市回家上学。对于这样的家庭,要求父母必须单方回家照顾孩子,还不如彻底解决同城入学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立法,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监护人)着想,解决他们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面临的现实问题,不能脱离现实问题,只对家长提要求,这些要求,就很可能悬在空中。只有在为家庭教育提供来自政府、社区、学校的系统的支持后,再进一步强调、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家庭教育法才会有效。

另外,还必须意识到,我国家庭教育的焦虑,还有很大部分源自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学校管理方式。教育评价体系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让家长充满竞争、互相攀比;而学校治理缺乏现代治理结构,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的渠道不健全,也加剧了家校的不信任,加深了家校矛盾和冲突。这是难以通过教育家长解决的。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和学校办学制度,才能有效推进家校共育。

而具体到家长的主体责任,立法则需要细化,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只提一些笼统的、原则性要求,比如,在我国一些家庭,还流行对子女进行“棍棒教育”,但是对于“棍棒教育”,只有在孩子受到严重的伤害之后,才会追究家长的责任,一般情况下,周围人不会管,社区和警方大多也不管,最多进行批评教育。有的孩子就长期在棍棒教育的阴影之下,直到惨剧发生。对此,立法必须明确家长进行批评教育的行为规范,同时,要完善撤销不合格父母的监护人资格的制度。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