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那么今年全国两会有哪些热点提案呢,一起来了解最近几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的话题,两会教育最新提案解读,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政策内容以官方发布为准。
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的话题,两会教育最新提案解读
教育的话题之所以令老百姓这么关注主要是它关乎到千家万户的未来,与无数家庭的孩子的成长有关系。以我所在的农村学校为例,如今在农村地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一些家庭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有的把孩子送进城里学校,有的不惜重金让孩子上辅导班,由此可见教育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尽管国家、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过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今年的两会加以解决。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1、教育减负能够尽快的落实。关于教育减负几乎每年都提到,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太理想。但是本次减负教育部尤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坚决把中小学生的负担和教师的过重负担减下来。减负绝对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需要分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为什么学生要补习,老师为什么要布置那么多的作业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都跟升学有关,跟教育发展不均衡有关,所以要使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减下来必须改变招生制度和合理解决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老师的负担就会相应的减轻。希望本次两会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2、给教师适当的权利,能够让老师轻松干工作!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位家长都很重视,但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分依赖学校老师,甚至有的家长错误的认为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应该参与的综合问题,仅仅依靠老师、学校是不现实的!如果家长认为教育仅仅是老师的事,那么只要是学生有了问题,家长、社会往往指责老师的不负责任,甚至对老师人身攻击。而教育专家们也不让老师体罚学生,所以对于那些顽劣的学生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惹火上身。一方面家长认为老师应该把孩子教育好,但另一方面国家没有给老师惩戒的权利。国家也没能给老师划分具体的责任,所以老师们在管理学生方面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事要担责任。就像有的孩子不完成寒假作业,老师让其补作业结果孩子还跳楼了,家长认为这是老师的责任。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到底该怎么办?不管不问吗?这是失职;管吧,生怕学生出事!希望通过本次两会,有关专家们能够给老师划清责任界限,而不是无限责任让老师承担。
3、希望教师的工资待遇全面地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教师地位!说到教师的待遇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老师工资很高了,也有的认为教师工资待遇低。不过作为农村老师最有体会,甚至没有一般的农民工的工资高。记得以往不断有涨工资的消息传出,但往往得不到兑现,使老师在等待中渐渐失去了信心。希望通过今年的两会,把教师的工资待遇好好的得到落实!
4、希望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够修改,给老师适当的权利,让老师在管理学生工作中得心应手,严厉打击校园欺凌、校闹,给老师适当的权利!
完善激励机制 提高教师待遇
在3月3日的“部长通道上”,陈宝生还提到了教师的待遇问题。他将中央为提高教师待遇要做好的六件事用六个字来概括,即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一提,提高地位待遇;二改,改革教师配备制度;三育,振兴师范教育;四用,加强教师使用,压担子,指路子,提点子,给位置,发票子,给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五保,保障保护教师合法待遇;六尊,重振师道尊严,全社会尊师重教。”陈宝生解释说。
陈宝生强调,我们不仅要落实好这6项举措,还要加强督导,确保这些政策真正落实,落实到教师的心里面去,让他们脸上充满笑容。
陈宝生还表示,要改革教师编制配备制度,按照合理科学的比例配备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入职、准入和离职的制度,提高教师入职的学历等等。同时,要振兴师范教育,培育未来的教师,培训现有的教师,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适应进行现代化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师队伍。
今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同时要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
防治校园欺凌 加强立法追责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革中央提交了题为《惩防并举推进防治“校园欺凌”专项立法》的大会发言,指出目前针对校园欺凌的专项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呼吁尽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
一直以来对校园欺凌的界定都是一个需要慎之又慎的问题,尽管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防治校园欺凌的规范性文件,但校园欺凌仍然被认为在法律上存在很大盲区。针对校园欺凌专项立法的呼声一直未止。
民革中央此次在大会上的发言称,“反校园欺凌法”涉及民事、刑事、行政多个方面,需明确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的责任与义务。民革中央从立法建议角度认为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目前关于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的相关规定效力层级较低,二是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于监护人责任实现方式的规定过于概括,三是目前的司法保护制度还不完备。
对此民革中央建议,整合目前已有的学校防治校园欺凌规定,将其提升至专项立法;强调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责令父母严加管教措施”的具体手段,如责令父母管教并缴纳保证金、设定一至三年的管教期限等;引入“强制亲职教育”并作细化设计。
同时还提出,增设“人格调查制度”和“社会服务令”,改革工读学校课程设置和接收制度,确立“工读预备制度”等。
反对超纲超前 减轻课业负担
日前,教育部等四部委的校外辅导“整顿令”,纠正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不良行为。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有必要整顿培训机构的超前教育和增加学生负担的大教育。
俞敏洪说:“我比较反对超常教育、超前教育,6岁的人去学15岁的东西。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像一棵树的健康成长一样,是有时间段的。你给他浇大量的化肥,他长得很快,但这实际上是病态的。”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一是要下降教育难度,二是要关注学生的特长教育、全面发展。
关于减负问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王国庆也有表态。“学生减负是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一个话题,认为涉及教育观、人才观和相应的制度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是一个需要综合施策、全社会共同发力才有望解决的系统工程。”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王国庆说。
王国庆表示,政府要优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改变应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破除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特别是还要加强对各类校外培训的管理,让课外培训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补充,而不是变成强化应试的“助推器”、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增压器”,成为牟取暴利的工具。
“眼下能不能呼吁让孩子们每天多睡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王国庆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严格监管早教机构 多办普惠性幼儿园
截至3月3日,在各民主党派提交的教育提案中,已有7个涉及学前教育的提案,内容涉及早教机构管理、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立法等多个方面。其中,民进中央和九三学社中央都关注到了0~3岁婴幼儿托育问题。
面对幼儿园师资不足、专业能力不强、待遇偏低等问题,民进中央在拟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创新幼师培养模式,建立幼师全员培训制度。
九三学社中央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早教机构夸大宣传、费用虚高,教学内容相对单调、教学质量难以评估,安全意识薄弱、校园存在安全隐患等。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建议加强教学监管、严格教师准入等。
致公党中央关注“二孩”政策放开后,幼儿园学位紧缺难题。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现象,民盟中央拟提交《关于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推进教育公平的提案》,希望通过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支持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
台盟中央拟提交《关于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聚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难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让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是各级政府不断努力的方向,也是历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心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致使农村地区教育一直是均衡发展中的“短板”。
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费和政策支持不稳定等问题,民盟中央拟提出制定农村小规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提供专项经费保障教学质量、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治理等5条建议。建议以均衡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以共享为重点,加强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以理念为引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应用为目的,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提案中也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在教育。他表示,目前,乡村教育存在较多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首先缺乏对乡村教育的本质研究和准确定位;其次乡村教师流失问题依然严峻;第三,技能人才培养与乡村发展需要不匹配。”
朱永新建议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根据乡村的特点,构建异于城市教育的“自然—人文—灵活—小规模”的乡村教育。切实为乡村教育提供保障,在改变观念和留住人上下功夫,同时大力发展涉农中等职业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则从确保入学机会均等角度关注教育均衡。他呼吁,地方政府要堵住抢生源的口子,坚决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禁止择校、禁止跨区域招生。
加强国际人才引进 助力“双一流”建设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迈进的必要举措,已经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因此,“双一流”建设不仅是国内各大高校互相竞逐的目标,而且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
关于“双一流”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认为,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和任务,高校应该在建设方式上综合施策,更加注重学科建设,健全学科生态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师生发展,持续加大对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更加注重学校贡献导向,在建设步伐上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人才引进,强化人才引进的国别和学科针对性,优化学术评价制度,实现中外学术制度的衔接。”民盟中央同时还呼吁建立功能完备的国际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助力“双一流”建设。
针对高校人才引进名目繁多、杂乱无序,科技人才评价存在着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不准确问题,九三学社中央和民盟中央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九三学社中央拟提案,建议通过加强人才计划管理、精简人才计划、推动人才称号“去利益化”,建立人才计划绩效评估机制等措施加强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人才评选和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民盟中央建议加强顶层设计,落地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建立“科技身份证”制度,建立“过程—结果”循环反馈机制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