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能否留住人,是河南省人大代表、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党支部书记胡善信一直关注、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当了32年村支书,胡善信和村民们成立茶叶加工、粉条加工、林果加工、水产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电商、旅游,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70万,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8万元,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率达90%以上。
但是,想到还有一年就要退休,至今没有合适的接班人,他就十分忧虑:“农业赚的起赔不起,别看我们做到这一步用了二三十年,要是上任一个不合格的村支书,两三年就能全部归零。我年纪大了,一直希望在本村培养一名村支书,他不仅要能力强,更要留得住。”
2018年,胡善信找到村里两名比较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让他们担任后备干部。“年轻村干部给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胡善信说,年轻人思路灵活、文字功底好、懂电脑,极大的弥补了现任村干部的弱项和短板。
胡善信告诉记者,两位年轻干部看中了村庄发展潜力,经过多次谈话均表示愿意留下来,但他还是隐隐担忧:村里给予他们1600元的月工资,已经是当地最高标准。但是村干部退休后没有养老金,生活难以保障。
胡善信说,由于收入较低,过去村干部都是“兼职”,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当下,村干部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本职工作上,在生活上缺乏保障。
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
胡善信认为,地方应该给予村干部入编机会,免除其后顾之忧,在现有大学生村干部考录上公务员后可继续留村任职,保持农村人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还可以请退休的县直领导回村任职,发挥他们的余热,利用他们的人脉和资源,推动农村发展。”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