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保定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发布时间:2024-02-28 03:29:44

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保定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保定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一、保定过年的风俗

过年

腊月二十三(1月20日 大寒),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1月21日),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1月22日),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1月23日),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1月24日),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1月25日),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1月26日),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1月27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1月28日),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1月29日),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1月30日),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1月31日),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2月1日),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2月2日),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2月3日 立春),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2月4日),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2月5日),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2月6日),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2月7日),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2月8日),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2月9日),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2月10日),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2月11日 元宵节),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二、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大年初一:春节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发大财。

这天也会走亲访友,互拜新春,俗称“吃年酒”。在上海地区,客人携家带口送礼上门,礼品一般为各地特产,主人则邀请客人喝“元宝茶”(即在茶中加两个青橄榄一起冲泡)。此茶初尝略苦,而回味甘美,意为苦尽甘来、吉利进财。

大年初三:贴赤口

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

北方一些地区将初三称为“扫帚日”。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在南方地区,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大年初四:接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因此,初四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将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备齐,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在福建莆田地区,除夕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次,在年三十时,倭寇杀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所以在莆田,初二严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串门,因为在古代莆田,这个日子人家在治丧。等过了初三,大伙都觉得年三十没过好,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年,而且办得更隆重。这个习俗被莆田人代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

大年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这一天也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也是迎财神的吉日。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大年初六:送穷鬼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北京地区,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

这天也是店铺开张的日子。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大年初七:庆人日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状元。还有一些地区会吃用七种菜做成的“七宝羹”,以此来取吉兆、除邪气,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南方一些地区,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三、新年禁忌

农历年节到,家家户户总会在大扫除的时候,顺便换上新的春联,除了用吉祥的字词,为新的一年寄予新期待,更希望能够因此迎来好运气。但你知道,看似简单的贴春联,也有禁忌吗?!春联可不能乱贴,否则会不吉利,若想要新的一年事事顺利,那就先来熟知贴春联的禁忌吧!

禁忌一:左右联勿贴错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春联有两幅直联,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正确的贴法是: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及入声字在右边。其中入声字的判别方法是用闽南语发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所以如果两幅的最后一字都是第一、二声,就必须用台语念看看是否为入声字。

禁忌二: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禁忌三:春联倒贴有学问

例如财倒过来贴,是财到的意思,依照古礼,倒与到是同义字,所以财到过来贴,表示把财倒光光的意思。从民俗上讲,古代只在水缸、酒缸等存放东西的缸上贴「倒福」,寓意福倒不出来,表达福满之愿。像家里大门或公共场所,福字不能倒贴,否则会把福气倒光。

禁忌四: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徵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