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邯郸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发布时间:2024-02-28 03:24:18

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邯郸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邯郸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一、邯郸过年的风俗

邯郸地区的春节习俗和大部分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相同,以下将具体介绍邯郸的特色春节习俗——扔愁帽。

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相传,这一习俗,起自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对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妇孺,房不分官商民贾,大肆烧杀掳掠。赵国人为了逃避秦军的杀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统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赵国人不忘亡国的奇耻大辱,每当夜深人静,就纷纷把秦王规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时的邯郸已在秦的统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横遭杀戮。从此,赵国人对秦王更加怨恨。他们为了避免无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换旧为名,把头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说是驱赶一年的晦气,扔旧愁、迎新喜。官府也就无可奈何了。

久习成俗后来,秦国虽已灭亡,邯郸人并没改变习惯,把它作为一种地方风俗,称之为“扔愁帽”,流传至今。不过,今人扔帽,已没有当年的忧愁,而是把它当作一件应景的乐事了。

复兴区:园博园喜迎八方来客

盏盏灯笼高高挂,热闹纷呈过新年。在复兴区园博园景区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年味浓郁的喜庆氛围,感染众多游客前来游玩,驻足观赏留影,陶醉于新年浓厚的节日氛围中。

肥乡区:耍起皮影戏 欢乐迎新春

这个春节,在肥乡区东高镇东马寨村皮影剧场,每天晚上都有一场皮影戏精彩上演。在锣鼓、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皮影艺人们在白色的幕布后手执皮影,一边操纵剧中人物, 一边亮开喉咙,高声唱述剧中故事。而坐在幕布背后的伴奏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做出行走、奔跑、骑马、打斗等各种复杂的动作。

峰峰矿区:锣鼓喧天庆新春

春节假期,在峰峰矿区响堂山风景区里,一场精彩的威风锣鼓节目正在上演。舞鼓队员们舞着腰鼓,打击着乐器,一阵阵铿锵有力、韵律感十足的锣鼓声把现场气氛带入高潮。

威风锣鼓是当地民俗特色的非遗表演,从洪武年间流传至今,由鼓、锣、铙、钹四大乐器为主组成。每逢过年、过节、粮食丰收时,当地群众以敲打锣鼓的形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磁县:品新春“民俗宴”过传统中国年

春节期间,磁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中国年”主题活动,打铁花、祥狮献瑞、寅虎送福、篝火迎春等民俗节目让群众在传统佳节中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过一个年味儿十足的中国年。

曲周县:非遗中国年 全民乐翻天

在曲周县,舞龙、舞狮、踩高跷、跑驴等一些地方民俗节目在乡村小镇轮番上演,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当地群众各自拿出看家本领,用满含民俗风情、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艺节目,尽情表达心中的幸福喜悦之情。

二、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大年初一:春节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发大财。

这天也会走亲访友,互拜新春,俗称“吃年酒”。在上海地区,客人携家带口送礼上门,礼品一般为各地特产,主人则邀请客人喝“元宝茶”(即在茶中加两个青橄榄一起冲泡)。此茶初尝略苦,而回味甘美,意为苦尽甘来、吉利进财。

大年初三:贴赤口

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

北方一些地区将初三称为“扫帚日”。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在南方地区,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大年初四:接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因此,初四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将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备齐,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在福建莆田地区,除夕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次,在年三十时,倭寇杀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所以在莆田,初二严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串门,因为在古代莆田,这个日子人家在治丧。等过了初三,大伙都觉得年三十没过好,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年,而且办得更隆重。这个习俗被莆田人代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

大年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这一天也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也是迎财神的吉日。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大年初六:送穷鬼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北京地区,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

这天也是店铺开张的日子。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大年初七:庆人日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状元。还有一些地区会吃用七种菜做成的“七宝羹”,以此来取吉兆、除邪气,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南方一些地区,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三、邯郸过年吃什么

1、南沿村拉面

南沿村拉面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起源于邯郸南沿村,是流行于河北省南部邯郸、邢台等地的地方小吃。整个制作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属于绿色食品,在当地很受欢迎,也是由于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原因至今外埠市场不好开发。

2、老槐树烧饼

老槐树烧饼是河北邯郸特色小吃。这烧饼看来与平常的相仿:圆形,表面撒满芝麻。但吃口大不相同,因饼中和入花椒盐和较多数量的香油,所以吃起来入口咸香、色泽金黄、外脆里嫩。

3、永年驴肉灌肠

驴肉香肠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吃,产自河北省永年县。源于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中华传统名小吃”。 由驴肉辅以多种香料制成,香而不腻,营养丰富。选用精驴肉,剁成肉末,加绿豆粉芡,小磨香油、多味名贵作科用老汤调制成的糊状,灌入驴肠衣内,扎成小捆,经高温蒸煮灭菌,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

4、永年酥鱼

永年酥鱼是河北邯郸的汉族小吃之一,受到邯郸老百姓的喜爱。

5、彭城三下锅

峰峰三下锅又叫彭城三下锅,是河北邯郸彭城地区民间具有独特风味的名菜。 主要是以做菜的食物命名的。它分为荤、素各三种:荤三样--五花肉、肉丸子、酥肉。素三样--蒸皮渣、炸豆腐、炸土豆。

6、郭八火烧

“郭八火烧”作料齐全,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层多且薄,每张上有二十五层至三十层,外表金黄油亮,呈现石榴籽状,吃起来皮酥里筋,焦香可口,味香诱人。

7、大名五百居香肠

大名五百居香肠是在南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而来,其口感更醇厚浓郁、回味幽香。制出的成品香肠色泽纯正,条杆均匀,香味醇厚,肥瘦适宜,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悠长,独具一格。

8、拽面

拽面是一道传统的特色面食小吃,流行于冀南豫北一带,以武安、安阳拽面最为有名。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