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学信网登录平台入口地址:https://www.chsi.com.cn/
近日,华东政法学院一名学生为了补交作业,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写了篇《论推迟作业之合理性》的论文,不想任课教师、法律学院副教授马寅翔回了一份《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分析》。师生之间一来一回的精彩辩论内容,从师生互动的微信群中流传出来以后,引起网友热议。
据报道,该学生并非有意迟交作业,而是按时完成作业之后,因为个人疏忽漏交了。照理说,这不过是教学中经常发生的“小事”,任课教师也完全可以视情况直接作出裁决。但是,这位马寅翔老师并没有草率决定,而是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如果学生能在学理上论证迟交作业的合理性,他就接受这份作业。而学生也认真地回应了老师的要求,提交了上述“论文”。双方共同营造了这场教学实践中难得一见的高水平师生互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总是对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抱以较高的期待。然而,由于在校生人数增长、教师专注于科研等诸多原因,一些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存在欠缺。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愿意组建微信群,与学生开展开放式的互动。马寅翔老师敞开沟通的大门,创造条件倾听学生的诉求,是这番互动得以发生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时,一些课程的内容离实践较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面对学生补交作业的诉求,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阐述观点,体现了他期待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实践融会贯通的良苦用心。相比一些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理念无疑更有吸引力,也容易受到学生欢迎。
给学生“出难题”,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弥补过失,或许在一些人看来并不算新鲜。难能可贵的是,在学生提交了这篇《论推迟作业之合理性》的文章后,老师并没有敷衍回应了事,而是从容接受学生的“挑战”,用一篇具有学术水准的文章作出回应。作为教师,马寅翔老师生动地演绎了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法律人,他也用实际行动坚守着规则和秩序。
在这场精彩的教学互动中,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无疑也值得肯定。当事学生在一开始向老师解释时,就运用了“共同承担风险”的说法,并在老师“出难题”以后认真作答。这种对待专业学习的姿态,是令人欣慰的。相比之下,当下一些大学生为了提高课堂成绩,不惜与任课教师套近乎,用专业能力之外的方法“表现自己”,无疑更值得反思。
大学之风范,不仅在于大师,还在于对学问孜孜以求的学子。当前,加强本科教学成了众多高校的重点工作。加强本科教学,不光要在考核指标上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要营造活泼而富有内涵的“教学场”。一个受到学生欢迎的好教师,除了在授课环节风趣幽默、挥洒自如,还要坚守教学底线,用公平方法激励学生。
学问不是飘在天上的,对生活的关照,始终是学问应具备的价值尺度。“迟交作业案”走红,高校学人切不可将之当成一则轶事,而要理解其中的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权利意识。不管对于哪个学科,都会面临课堂教学与生活和时间如何融会贯通的问题,也都会面临教学权和学生利益之间的博弈,唯有把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放在心头,才能创造更多教学相长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