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头,不管是买车还是用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很多年了,从2009年开始,就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市场,每年产销都是两千万级别,而随着汽车不断增多,市场保有量也是不断上涨。
其实从分布来看的话,肯定是城市里居多,因而也渐渐造成了各大城市交通拥堵,不堪重负,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限行,拥堵,停车难,并且用车成本高。对于潜在消费者而言,还有限牌限购,很不友好。
此外,国内汽油价格一直处于浮动状态,尤其是2018年,多次调整,并且最终呈现上涨的趋势,这其实反映的是国际石油资源格局不稳定,背后当然存在利益的博弈。
传统汽车过快增长,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快了社会周转效率,但是达到一个城市承受阈值的时候,就有些适得其反的意思。同时,以化石能源作为唯一动力,带来的后果就是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已然到了不得不控制的地步。
这些因素的综合,就让我们看到了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冷淡,也正如各位所言,寒冬。同时,以国家为主导,积极点亮了风雪天里的第一把火??新能源。
想必车友们对新能源已经不陌生了。从国家发展大计角度来讲,探索汽车的多样化能源,可以有效避免受到化石资源的制约,同时也能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于国于民都有利。
新能源被认为是未来的大趋势,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共识,不仅仅是在国内。但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的话,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新能源车型,在应用存在,其实效果不太好,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①续航里程普遍不长。300公里目前是市面上的主流水平,但是和燃油车相比的话,这个续航里程其实毫无优势,而该问题也直接制约了新能源车型的使用范围,比如,只能是在城市内通勤,而涉及到长途驾驶,似乎有些不现实。
②充电时间长。目前电池技术发展有限,动力电池在慢充情况下,充满需要6-8小时,这不仅仅是对于私家车而言相当困扰,对于公共用车,比如需要双班倒的公交,则显得有些不太适应。
③充电难。充电桩基建问题由来已久,不仅仅是数量,现存的充电桩利用率不高也是问题。
其实问题再多,也是需要慢慢去解决的。对于新能源车型,即使有千万个不好,当国家政策下达之后,当燃油车再也申请不到牌照的时候,你也不得不乖乖买新能源去。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价格才是关心的重点。我们以纯电动车为例,从制作结构上来说,比燃油车要简单,但是制造成本却不一定,最昂贵的就是电池组了,同级别车型,电动车往往要贵出几万块。
要知道,这还是在国家补贴完之后。我们常常津津乐道新能源火爆,其实都是政策效应。从市场本身来说,假如没了国家补贴,新能源车型的价格真的有些高,一辆国产紧凑型家轿比亚迪秦pro EV会卖到20万,你会入手吗?
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双积分政策把车企们都赶到新能源车道里,市场竞争必然加大,车型增多,国家补贴压力也是逐年增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国补几乎每年一调整,在续航里程与电池能量密度上要求越来越高,以期通过提高门槛来提升整个市场车型的技术水准,正所谓择优鼓励。
而让车企与消费者们都十分惶恐的是,在提高技术标准的同时,补贴额度却是在下降。反映到市场上,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针对于同一款车,今年的价格或许会比去年的价格要高。
车卖贵了,消费者们的购买积极性必然受挫。
对于车企来说,这部分差价,自己到底该不该买账,这就和车企财力相关了,但是让一个商人去掏钱补贴,总觉得有些奇怪。
的补贴政策还未实行,但是已有相关车企对旗下新能源车型价格进行了调整,日前,笔者收到消息,新特对旗下纯电动车型DEV 1进行价格调整。
新特DEV 1在2018年8月上市,其实在新势力中算是比较早上市的,还是相当给力。之前补贴后的价格为6.69-7.19万,而此次价格调整之后,为7.19-7.79万,官方对低配版价格上调5千元,对高配版上调6千元。
可见,在,新能源即使火爆,被誉为风口之处,但是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如何讨好消费者,仍然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