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养殖业补贴政策
一只火鸡至少能卖100元,纯利润50元没问题;一只朗德鹅可售150元,纯利润近百元;一只鸵鸟从幼鸟到出栏,年增体重100公斤,年产100至150枚蛋,净赚上万元;一峰骆驼每年在驼奶上创造的产值约8000元,这还不包括驼毛的收入;一公斤驴肉40元,一公斤驴奶80元,100头驴养6个月可获利18万元;养一群马鹿,就像守着“活银行”,鹿茸、鹿肉、鹿血、鹿鞭、鹿胎盘都可卖钱;一箱蜜蜂,一天最多可产七八公斤蜂蜜,获利200多元……
这段话听上去像广告,实际上,这是记者今年在天山南北基层采访时听特色养殖户们算的经济账。
特色养殖又叫“特种养殖”,其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养殖的品种夺人眼球,还有比常规养殖高出不少的经济效益。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天山北坡经济带,还是相对贫困的南疆三地州,特色养殖虽然在各个县市乡镇遍地开花,但很多地方没有形成规模、做成产业。一些基层干部和养殖户认为,特色养殖业“小而散”的困局,并非在短期内所能打破,需要政府、企业、合作社、养殖户不断探索。特色养殖利润高风险大
苍白的山坡、清冷的水塘、萧瑟的林带、干枯的草垛,11月底,记者来到伊宁县农村时,眼前呈现的是一幅韵味十足的“冬日画卷”。“画卷”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红色,那是火鸡的头颈。
在伊宁县英塔木乡夏合勒克塔木村、巴依托海乡下萨克于孜村、维吾尔玉其温乡英阿亚提村等村子,总有三五成群的火鸡昂首挺胸地出现。
“现在,不少村民喜欢养几只火鸡或珍珠鸡,没有打算卖钱,都是自家食用。”当记者问及火鸡能给养殖户带来多少收益时,维吾尔玉其温乡英阿亚提村干部蒋勇说。
英阿亚提村村民马黑兰?吾斯曼反映,把火鸡抱到巴扎上卖,一只随便能卖100元,除去鸡苗和饲料钱,净赚50元没问题。而且这种鸡很皮实(方言,意为“不易生病”),好饲养。
然而,记者在伊宁县几个村子摸底后发现,养殖10只以上火鸡的农户少之又少,火鸡养殖并未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是农民不在乎挣这些钱吗?“不是,巴郎子外出打工,老人们也不愿闲着,要是能通过庭院养殖赚钱,家里的零花钱就宽松了。”马黑兰?吾斯曼说。周正良是巴依托海乡下萨克于孜村村民,他道出了火鸡等特色养殖不能形成规模的原因:“如今,村里无论耕地多少,家庭养殖已经成为农民重要的增收渠道之一,但靠特色养殖脱贫致富的农户占少数。以下萨克于孜村为例,202户农户中,汉族农户基本上在养猪,回族、东乡族和维吾尔族农户基本上在养牛,全村只有十来户农户养蜂、养鹅。”
这几天,在阿克陶县阿克陶镇,养殖专业户艾尼江?吾拉米丁正忙着从内地引进奶山羊。他是当地特色养殖户的典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先是养鱼种藕,然后养绿壳蛋鸡、红嘴雁,去年纯收入22万元。他说,据自己所知,这几年新疆有不少人和自己一样,通过科技发特色养殖财,但每个成功者背后都经历了坎坷。
“我小时候喜欢养鸽子、养鹅,但后来把特色养殖当成一项产业来经营时,才知道小时候的养殖只是个人兴趣和家庭自给自足。我四处借钱买几千只绿壳蛋鸡鸡苗尝试养殖,当看到几十只鸡病死后,真是欲哭无泪。”艾尼江?吾拉米丁说。对此,他的总结是,特色养殖比传统养殖利润高,但风险也比传统养殖大。
艾尼江?吾拉米丁带头成立的特色养殖合作社,目前有36户农户。刚开始时,这些农户并不愿意加入进来,因为对于相对陌生的特色养殖,农户们心里没底,谁也不愿冒风险。艾尼江?吾拉米丁甘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历经了一番冲动、憧憬、辛酸、思考、探索、收获后,周围的农民看到他成功了,才愿意追随他的成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