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养殖需要大胆尝试,但不能让农民盲目冒险,政府应当组织一批有技术、有实力、有经验的养殖户带头行动,通过特色养殖专业户的带动作用,来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形成特色产业。”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副乡长王宏伟说。形成规模离不开企业运营
11月中旬,记者在墨玉县扎瓦镇采访时,镇长阿地力·乌苏尔推荐了当地一位致富能手——养鹅大户吾布力卡斯木·肉孜买买提。几年前,吾布力卡斯木·肉孜买买提看到镇里核桃产业发展得好,萌生了养殖土鹅的想法。“土鹅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它们天天窝在核桃林里吃草、吃虫子,没有一点污染。”他说。
吾布力卡斯木·肉孜买买提今年养了2500只土鹅,收入达20余万元。在全疆人口第二大县墨玉县,他算是少有的特色养殖大户了。然而,特色养殖的规模与传统养殖相比,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以扎瓦镇为例,全镇今年养殖禽类16万余只,土鹅等特色养殖数量只是零头;全镇共有198户家禽养殖专业户,基本上都是在开展传统养殖。
“作为畜牧业生产大区,牛、羊、鸡等传统养殖是生产主体,特色养殖的存栏、出栏量一直没有进行过统计,因为特色养殖种类繁多,且大都没有形成规模。各地零散的特色养殖,只能满足部分农牧民致富需求和局部市场需求。”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处副处长卫新璞说。
而从全疆目前的农牧民人均收入来看,无论是人均一两万元的高收入农户,还是人均三五千元的低收入农户,想单打独斗地把某项特色养殖做大,投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远远不够。
特色养殖要形成规模,离不开企业运营。
记者在阿勒泰地区、伊犁州、巴州采访时发现,规模初显、渐成产业的特色养殖,都离不开企业的功劳。如落户福海县的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哈巴河县雅居床服有限责任公司,带动了阿勒泰地区骆驼养殖规模日益壮大;新疆山银哈达鹿业有限公司等开发鹿产品的企业,促进了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阿山马鹿的驯化养殖;伊犁百信草原蜂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功运作,加快了伊犁河谷蜂产业发展的步伐。
然而,不是所有企业一旦投资特色养殖,就能获得一笔收益、带动一个产业。“十一五”期间,参与投资特色养殖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天山南北,养狐狸的、养鹌鹑的、养獭兔的、养马鹿的、养种马的、孵化特色禽苗的、供应特色畜崽的、繁殖特色鱼苗的等等,这些企业都想围绕养殖业中的“特”字做文章,但几年过去了,这些企业坚持下来的很少,做大的更是寥寥无几。
“特色畜禽浑身是宝,如果深加工利润更高,但投入大、风险大。对于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企业来说,风险在于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导致鹿茸滞销;国外蜂蜜涌入国门,对我国蜂蜜的价格冲击很大。”在布尔津县投资旅游业和马鹿养殖的企业家罗国光说。通过合作社模式聚沙成塔
尽管特色养殖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产业,可近两年记者却从一些新闻报道中发现,新疆各地州县市在此领域亮点频出。原来,随着信息化在农牧区的推进,消费者对原生态绿色食物的强烈需求,农牧民对大幅增收的渴望,使特色养殖热一直在持续。
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金鸣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涛认为,火鸡、朗德鹅、珍珠鸡等特色禽类,适合粗饲,肉质鲜美,生长周期长,经常食用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消费者在这方面比较认同。他每年养殖的特色禽类,多数被当地酒店、餐馆和开矿的老板买走了。
但如果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自己的力量显然不够,而市场也没有保障。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蒋涛联合150余户农户成立了合作社,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社每年养殖的雁鹅增加到了5000多只、珍珠鸡增加到了上千只,收益达五六十万元,人均增收四五百元。
在巴里巴盖乡副乡长王宏伟看来,特色养殖不同于传统养殖,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不能动员家家户户养殖,要循序渐进地发展有能力的农户来养殖。在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中,政府可给予适当的补贴、技术指导、市场引导,帮助农民跑市场。
阿克陶县畜牧局局长石小明对记者说,无论是传统养殖还是特色养殖,大户带动、合作社运营的模式非常重要。阿克陶县现在已涌现了一批养殖大户和养殖专业合作社,但数量还远远不够,只有养殖户都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不断做大,企业才会投资落户,产业才能形成规模。
“在特色养殖上,自治区每年也拿出两三百万元资金进行补贴。新疆地域广阔,生态良好,饲草料充足,冬季时间较长,较适合发展包括特种养殖在内的家庭养殖业。如果基层政府给予正确的支持和引导,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注意规避市场风险,特色养殖会不断壮大。”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处副处长卫新璞说。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各地州县市,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正大幅增加,天山北坡的奇台县、吉木萨尔县、玛纳斯县、沙湾县等地,已经实现了村村有合作社、行行有合作社,这其中不乏养殖专业合作社,而不断发展的养殖业离不开特色养殖。特色养殖户通过合作社模式聚沙成塔,正朝着规模化稳步发展。
哈巴河县哈萨克族牧民近几年兴起经营骆驼奶的热潮,生意十分红火。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哈萨克族牧民加纳尔家繁育骆驼40余峰,去年她家仅靠卖骆驼奶就收入8万多元。本报记者秦梅花摄
裕民县农民刘玮在林间放养雁鹅。近年来,裕民县积极扶持农牧民发展特色养殖,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2013年,裕民县农牧民通过特色养殖实现人均增收200多元。杨化光摄
乌苏市头台乡畜泉养殖农民合作社的农民在喂驴。目前,该合作社有驴100多头,驴奶销往全疆各地。本报记者秦梅花摄
饲养员在察看鸽子的生长情况。近年来,库车县通过特色养殖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刘亚莉任勇刚摄
记者感言让特色养殖成农牧民增收新亮点
作为畜牧业大区,新疆这几年在全力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同时,又在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特色养殖。但是,眼下疆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特色养殖,要完全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大产业,成为实现“让百姓富起来”的有效途径,仍然任重道远。
新疆冬寒夏凉,昼夜温差较大,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毛皮动物,皮张抗张力强、热缩性小,是加工高档裘皮的上等原料,在这里生产出的动物肉质都较为鲜美,同时,新疆良好的生态资源,都为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放眼现在新疆的特色养殖,普遍存在饲养品种多、乱、杂,养殖技术参差不齐,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品研发滞后,防疫队伍薄弱等问题。特色养殖在品种上、管理上、市场需求上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养殖。因此,新疆要发展特色养殖,需要扬长避短,掌握特色养殖的特点,在饲养品类、管理技术、用途和市场,以及特色养殖的机遇性等方面下大功夫,尤其是要在科学养殖、信息联络、皮肉销售、技术服务、疫病防治等方面整体推动特色养殖健康发展,从而使特色养殖成为全疆农牧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