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北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465 | 505 | 24448 | 7678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443 | 483 | 25756 | 6281 |
辽宁省 | 本科批 | 466 | 540 | 60422 | 11628 |
山东省 | 本科批 | 488 | 534 | 127803 | 29777 |
广东省 | 本科批 | 455 | 524 | 125276 | 36348 |
海南省 | 本一批 | 573 | 637 | 13175 | 3663 |
甘肃省 | 本一批 | 475 | 519 | 34331 | 7748 |
青海省 | 本一批 | 407 | 489 | 9769 | 1811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本一批 | 462 | 538 | 10745 | 2759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本二批 | 435 | 516 | 15153 | 4504 |
青海省 | 本二批 | 377 | 451 | 13230 | 3359 |
甘肃省 | 本二批 | 457 | 498 | 44354 | 12604 |
陕西省 | 本二批 | 465 | 509 | 65739 | 17360 |
云南省 | 本二批 | 492 | 534 | 54527 | 17144 |
贵州省 | 本二批 | 427 | 511 | 74265 | 18544 |
四川省 | 本二批 | 522 | 525 | 103123 | 26056 |
重庆市 | 本二批 | 502 | 523 | 51766 | 15291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本二批 | 417 | 463 | 84058 | 23284 |
湖北省 | 本二批 | 472 | 524 | 72362 | 17087 |
河南省 | 本二批 | 493 | 530 | 119172 | 25644 |
江西省 | 本二批 | 498 | 546 | 58032 | 14426 |
福建省 | 本二批 | 440 | 509 | 61088 | 16674 |
安徽省 | 本二批 | 481 | 543 | 93028 | 23399 |
江苏省 | 本二批 | 328 | 318 | 112033 | 32764 |
黑龙江省 | 本二批 | 444 | 481 | 48257 | 10155 |
吉林省 | 本二批 | 438 | 479 | 40960 | 10331 |
内蒙古自治区 | 本二批 | 388 | 490 | 47997 | 11364 |
山西省 | 本二批 | 471 | 520 | 55406 | 11024 |
河北省 | 本二批 | 494 | 544 | 95411 | 20809 |
二、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肇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办的藏民问题研究班和藏民学校,1950年1月改建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建有2个校区、1所附属医院。学校设有28个教学单位、3个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401万余册、博物馆馆藏文物3381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亿元、固定资产总额约38亿元。
学校加强人才培养。建校近70年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国家战略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坚持把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干得好”的专门人才作为使命自觉,已培养各类人才17万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涵盖11个学科门类,拥有7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招生。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人才队伍中现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1人;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4个,突出贡献专家6人,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人,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人选27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教学标兵4人;甘肃省教学团队8个,基础研究创新群体2个,领军人才23人,优秀专家6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4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5人,“555”创新工程人才人选6人,“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学名师2人,“园丁奖”8人,青年教师成才奖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