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高考在即,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院校和专业?选学校选专业又有哪些技巧?今天李老师整理了最新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录取分数线数据,包含近三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最低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排名,和专业招生方向等数据。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分数线是多少分
最新据2023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招生办官方公布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录取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下:1、在河北省份2021年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物理专业分数线是59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7968名;
2、在河北省份2019年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60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4039名;
3、在江西省份2019年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57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4678名;
4、在山东省份2020年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综合专业分数线是59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0796名;
5、在山东省份2019年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58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7932名;
6、在甘肃省份2020年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52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3367名;
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分数线统计表2019-2022
专业序号 | 专业名称 | 年份 | 录取省份 | 科目 | 选科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1 | (4200元)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1 | 北京 | 综合 | 物 | 504 | 23553 |
2 | (4200元)(专业办学地点小营校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0 | 北京 | 综合 | 物 | 526 | 22474 |
3 | (办学地点:小营校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19 | 北京 | 理科 | - | 531 | 16608 |
4 | (4200元)(办学地点新校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2 | 北京 | 综合 | 物 | - | - |
5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90 | 17968 |
6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620 | 19493 |
7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19 | 河北 | 理科 | - | 606 | 14039 |
8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2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85 | 16469 |
9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19 | 辽宁 | 理科 | - | 583 | 13703 |
10 | (4200元/年)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573 | 26473 |
11 | (4200元/年)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594 | 25235 |
12 | (4200元/年)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 | - |
13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575 | 14678 |
14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1 | 山东 | 综合 | 物 | 578 | 31497 |
15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0 | 山东 | 综合 | 物 | 595 | 30796 |
16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19 | 山东 | 理科 | - | 580 | 27932 |
17 | (新校区)(语种:不限)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1 | 贵州 | 理科 | - | 510 | 22279 |
18 | (语种不限)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0 | 贵州 | 理科 | - | 539 | 19515 |
19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19 | 贵州 | 理科 | - | 534 | 17606 |
20 | (新校区)(语种:不限)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2 | 贵州 | 理科 | - | - | - |
21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20 | 甘肃 | 理科 | - | 520 | 13367 |
22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2019 | 甘肃 | 理科 | - | 536 | 11922 |
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师资和院系介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在长达84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勤以为学 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学校现有5个校区,另有占地1200余亩的新校区正全面加速推进建设,一期工程竣工在即,2021年实现一期搬迁。 —FEATURE特色校园查看更多 党建和思政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空间、办学、育人、治理、情感“五个环境建设”,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连续多年获评“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并获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提名奖。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569人,研究生2426人,留学生130人。现有4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2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12套。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起薪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65人,其中69%具有博士学位,60.2%具有高级职称;学校拥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青年“国家人才项目”1人;“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3个;北京学者3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和市属高校创新团队16个;长城学者等北京市级高层次人才6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7人;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45人;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12人;北京市青年英才20人;中青年骨干102人。拥有兼职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441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