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后的参考样题呈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一发挥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调整的参考样题注重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弘扬,力求引导考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新换上的2017年第24题“中学生庙会练摊”将收入作为奖学金提供给西部贫困地区中学的试题,弘扬了的友善精神,引导考生懂得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意义。2017年第29题通过“《民法总则》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的描述,引导考生理解《民法总则》的颁行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保护公民民事权利的重大意义。
二考查核心能力,全面提高考生学科素养
参考样题的选择突出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学科内容解决现实问题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宽广融通中,考查考生十几年的生活积累、扎实的学科能力和开阔的学科视野,培育学科素养。比如新增加的2017年第35题集中考查了经济学学科的核心能力,要求考生在概念明确、准确读图和掌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有助于引导考生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提高考生解读宏观数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能力。
三关注社会生活,引导考生参与社会实践
参考样题强调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导向,贴近社会生活,引导考生观察社会问题,拓宽视野,积极思考,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培养“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参考样题通过背景材料的选择,鼓励考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问题。
四注重试题创新,探索高考评价的新形式
参考样题在总体上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北京卷政治学科在考查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强调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方式,引导考生独立思考,打破答题模板,摆脱僵化固定答案的思维模式,鼓励新方法和新解答。参考样题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文字、表格、图片等图文并茂;有短评、思辨性问题、任务完成等多种考查方式,十分灵活;开放性试题采用等级评分的评价方式,引导考生摆脱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赋予考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突出对考生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
物 理
一
修订依据
根据北京市中学物理教育的实际以及高校录取新生的选才要求,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以及《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要求,修订物理学科《考试说明》。
二
修订说明
1.试卷结构无变化。
2.考试内容及要求无变化。
3.样题方面,按照理综《考试说明》保持总体稳定的要求,原则上保持样题数量不变。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总的来说,调整后的参考样题呈现以下4方面特征:
1.联系实际,以熟悉的情境考查考生运用现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STSE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是历年北京物理卷的特点之一。物理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物理学问题,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思考,不仅能通过分析问题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考生的学科素养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考试说明》包含大量联系实际的样题。既有联系考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的问题,也有联系学科科技前沿和技术应用的问题,也有结合学科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考,如雾霾、风力发电等问题。
2.回归教材,注重从教材中选取素材;注重实验,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重视从教材中选取素材,引导中学教学回归教材、重视教材是北京卷物理试题一直坚持的做法。如新加入的2017年理综卷第24题中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内容,两个版本教材都有相应的详细内容,甚至试题中的原理图也与教材中几乎相同。2017年理综卷第19题,通过对教材中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的现象描述,考查考生对能够产生这样现象的条件进行认识和分析的能力。
3.注重基础,通过熟悉的典型情境和简单问题,考查对物理思想的领悟及对物理方法的理解
从历年的北京高考物理试题不难看出,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在此基础上,突出考生对物理思想的领悟和对学科方法的运用也是高考北京卷物理试题的典型特征。如近些年加入《考试说明》的历年考卷的第24题,以考生熟悉的简单情境和典型问题为试题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深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学科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对学科的整体认识
物理命题坚持“走大道、求大气”的命题理念,追求宽广融通的命题思路。新课标在“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主题的内容标准中,强调“了解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认识电磁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新加入的2017年第24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命题理念。
三
教学导向
《考试说明》的修订,特别是通过样题的调整,期望对中学教学产生如下影响:引导中学教学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教材,教师研究教材;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并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注重学生对学科思想及方法的领悟,注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各模块间的逻辑联系,形成整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