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

2019年北京高考政策变化解读出分后填志愿

发布时间:2023-09-15 14:22:30

北京高考将有四个重大变化:出分后填志愿;“部分平行”拟变“大平行”;四项加分将调整;自主招生挪至高考后进行。
  
  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消息,北京高考将有四个重大变化。
  
  第一,出分后填志愿。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北京市高考计划实行“出分后填志愿”。恢复高考以来,该市基本上都是考前填志愿,一般填报志愿的时间为5月中旬。如果改为考后填报,从往年情况看,高考分数通常在6月23日公布,预计明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将在6月下旬进行。
  
  对考生和家长来说,出分后报志愿心里会更踏实一些,可以根据分数和兴趣“量体裁衣”。高分生与低分生都有明确的方向,报考志愿与实际录取悬殊不会很大,风险减小。但是考后填志愿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志愿扎堆儿”,导致冷门专业更冷、热门专业更热,使某些院校或专业录取分数线上涨。另一个可能是造成“断档”,即由于某校上一年录取分数高,因而一些考生不敢报考,以致该校一些专业招不满学生。
  
  第二,“部分平行”拟变“大平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北京市高招志愿设置拟推“大平行”。暂不取消“批次”,但每批次内所有学校都可以平行填报。也就是说,本科仍然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但在一本(二本、三本)层次内,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是平行关系,计划每批次可填报6至8所学校。
  
  录取投档时,“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第一步: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序;第二步:每个考生投档时,按所填志愿ABCDEF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这样的投档方式极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大平行”会把填报志愿的风险降到最低,也会解决家长和考生最纠结的“浪费分数”问题。不过对于高校来说,这样的志愿设置方式很可能造成高校的“扁平化”趋势,影响高校招收到特色学生。
  
  第三,四项加分将调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要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中,有11项是“国家级”加分项目,3项是“市级”加分项目。“国家级”加分政策将在教育部新政策出台后调整。对于“市级”加分项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明确表示将“减少分值”或者“取消”。
  
  3项“市级”加分项目为: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毕业生(加10分);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的应届毕业生(加10分);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学校提供档案)。此前这3项加分政策仅适用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投档录取,至于明年是减分值还是彻底取消,要等教育部的高考加分意见出台后再确定。高考加分政策的“瘦身”,无疑将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高考录取更加公平。
  
  第四,自主招生挪至高考后进行。据悉,,北京地区高校的自主招生都将按要求挪至高考之后。目前学校方面还在等教育部的指导意见细则,对于高考后自主招生尚未制定具体方案。
  
  自主招生放到高考后有利于解决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小高考”现象、“掐尖”大战、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和选拔公平体现不足四个热点问题。
  
  高考后进行自主招生,高校通过笔试先筛选一轮的必要性大大下降。同时,以往高考前考生四处奔波赶考的情况不再存在,降低了对高三阶段中学的教学秩序以及考生备考的影响。而高考成绩这一目前最具公信力的因素直接应用在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当中,便于更好执行信息公开政策,促进了公平、公正。(王晓晓)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