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昭通是几线城市
昭通是五线城市云南省下辖市级行政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处;金沙江下游沿岸;坐落在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度地带,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
二、昭通相关简介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2001年8月撤地设市,辖1区1市9县,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苗、彝等24个民族625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10.7%,是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居民族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昭通的市情可概括为“五个并存”:一是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并存。昭通古称“朱提”“乌蒙”,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设立朱提县至今,已有2154年的历史。两晋、南北朝仍置朱提郡,宋为乌蒙部,元设乌蒙路,明为乌蒙府,清设昭通府,取“昭明通达”之意。民国时期,昭通城一度跃居为云南第二大城市,第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小昆明”之称。受历史、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18年完成生产总值仅为889.5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仅有1.6万元、居于云南省末位。全市11县市区除水富市外均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和乌蒙山片区特困县,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8万人,贫困人口数居云南省第1位,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二是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并存。昭通位于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四大城市群地区的物理中心,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自古就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交汇节点,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内地的双向大走廊。但综合交通发展滞后,全市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仅有272公里、占全部公路里程的1.3%,每万人拥有高速公路0.43公里、铁路0.41公里。三是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并存。昭通素有“资源金三角”和“聚宝盆”的美誉。水能资源丰富,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座巨型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626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的水平,加上中小水电,全市将有超过40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已知矿种33种,煤、硫储量居全省首位,煤炭储量165.8亿吨,其中昭通坝区褐煤储量81.9亿吨,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褐煤田;生物资源品质优良,是云烟的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品质最优的野生天麻核心区域,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花椒、小碗红糖等农特产品品质独特,考察昭通时指出“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李克强总理考察昭通时专门选购巧家小碗红糖作为礼品慰问贫困群众。但由于我市产业发展起步晚、发展慢,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优,主要靠煤电烟等传统产业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发展滞后,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并存。昭通多元文化交流,文墨渊源深厚,是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自西汉至今,在这里形成了介于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古滇文化而又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和区域特色、复合多元的“朱提文化”。近现代以来,昭通曾诞生和哺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共和国33位军事家之一罗炳辉,革命先驱刘平楷,云南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国柱,辛亥革命时的陆军参谋总长张开儒,著名爱国将领龙云、卢汉,率部起义的国民党六十军军长曾泽生,以及国学大师姜亮夫、时代英雄徐洪刚等都出生在这里。昭通文艺创作繁荣兴盛、人才辈出,曾令云、夏天敏、雷平阳等一大批作家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当前,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教育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教师缺口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全市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有11.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五是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并存。昭通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峡谷深切,山区面积占96%。特殊的地理、独特的区位、立体的气候,孕育了大山、大水、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级旅游资源大山包国际湿地公园,以及国家4A级景区水富西部大峡谷温泉、小草坝等景区景点。但山高谷深、地质破碎、生态脆弱,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