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彦淖尔是几线城市
巴彦淖尔是五线城市, 是内蒙古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东接包头,西连阿拉善盟、乌海市,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
二、巴彦淖尔相关简介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接包头,西连阿拉善盟、乌海市,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170万,辖七个旗县区,市政府所在地临河区。
巴彦淖尔市地貌多样,阴山山脉绵延东西,矗立在巴彦淖尔市中部,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阴山以北是辽阔的乌拉特草原,畜牧业悠久兴盛。阴山南麓是广阔的河套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农畜产品加工业、冶金及矿产工业、化学工业、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巴彦淖尔大地掀起发展和建设的热潮。
2016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0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3.6亿元,增长1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95亿元,增长6.4%;引进国内到位资金 251亿元。
巴彦淖尔市资源富集,区位优越,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资源区位条件:
绿色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全市现有耕地1100多万亩,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独特,形成了独具河套特色的小麦、葵花、蜜瓜、番茄、枸杞等名优产品。肉羊产业走在全国前列,葵花产量居全国首位,有机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农畜产品出口位居内蒙古之首,番茄产品远销欧美等国,绒纺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毛绒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富集。巴彦淖尔市处于全国著名的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已发现铜、硫、铁、铅、锌、钼、金、石墨、硅石等矿产69种。其中硫铁矿储量居全国首位,铅、锌、铜储量在全国也占重要地位。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矿山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水资源充沛。黄河流经我市345公里,年均过境流量316亿立方米,年引黄河水量约50亿立方米,年可利用农业中水5-7亿立方米用于发展工业,境内湖泊、水库密布。丰富的水资源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利的条件之一。
风光资源丰富。我市是国内风能、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总时数3200小时左右,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超过6000万千瓦,占内蒙古自治区的40%,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交通区位优越。我市处于国家“呼包银榆”经济区,是“一带一路”重要交汇点,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包兰铁路、110国道和京藏高速横贯全市,进出新疆通道临哈铁路、京新高速公路2017年全线通车。中蒙跨境铁路—神华甘泉铁路建成运营。巴彦淖尔机场航班直达北京、西安、天津、呼和浩特等枢纽城市。北京至兰州途径巴彦淖尔市的高铁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可实现通车。以铁路、公路和航空为重点,我市正在加快建设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交通网络。
对北开放优势凸显。我市与蒙古国有369公里的边境线,是内蒙古向北开放的前沿。毗邻我市的蒙古国南戈壁省资源富集,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30亿吨,塔本陶勒盖煤矿(TT矿)储量64亿吨,其中主焦煤18亿吨,属优质冶金炼焦用煤。奥云陶勒盖铜矿(OT矿)是一个超大型的世界优质铜金矿床,已探明铜金属量3000多万吨,银8000吨,黄金1028吨。位于我市境内的甘其毛都口岸是国家一级陆路口岸,是开发利用蒙古国矿产资源最便捷的通道,设关以来累计进口煤炭8000多万吨,进口铜精粉265.5万吨,成为我国进口蒙古国煤炭第一大口岸。未来5年内将形成年5000万吨原煤、150万吨铜精粉的进口量。依托口岸和公路、铁路运输通道,我市正着力构筑境外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重点投资领域
农畜产品加工业:我市先后引进了中粮、鲁花、蒙牛、伊利、小肥羊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基本形成了乳肉、绒纺、面粉、番茄等特色产业。今后将着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引进面粉、乳肉、绒纺、果蔬、制药等特色产业上下游延伸项目,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精深加工,做优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
巴彦淖尔坚持用绿色领跑农业转型发展,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农牧业产业优势,全力抓好现代农牧业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电商物流、农田建设和服务保障等工作,着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努力打造“塞上粮仓、天下厨房”“草原上的菜篮子”“黄河边上的农艺园”。“河套巴美肉羊”“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五原黄柿子”“五原灯笼红香瓜”“五原小麦”“黑柳子白梨脆甜瓜”“巴彦淖尔河套肉苁蓉”“巴彦淖尔河套枸杞”等9个产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全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个,自治区著名商标46个,获得“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27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