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丘是几线城市
商丘是三线城市,简称商,河南省地级市,东西横跨168公里,南北纵贯128公里,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
二、商丘相关简介
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有“华商之源”的美誉。商丘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横贯东西、纵贯南北,是全国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之一,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交会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效应日渐凸显,“通达商丘”的品牌日益响亮。
商丘,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产业完备、商贸发达,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活力之城,正以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谱写着一曲豫东大地的绚丽华章。
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下辖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梁园区、睢阳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6县3区和1个省直管县级市永城市,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2017年年末全市总人口921.01万人。
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公里,南北纵贯128公里,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辖区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市域平原面积1062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9.24%;山丘面积81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0.76%。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
商丘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均降水量747mm,全年日照时数合计平均2142.697小时,无霜期约211天。
商丘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王引河等。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汛期遇大雨、暴雨,河水猛涨,洪峰显著,水位、流量变化很大。
商丘市下辖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6个县,梁园区、睢阳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3个区和永城市1个省直管县级市,全市共有173个乡镇,22个街道办事处,216个社区居委会,4580个村委会。
2017年末,商丘市总人口921.01万人,常住人口729.8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4.42万人。商丘是河南省市区人口超过百万的五座城市之一,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7%。商丘是河南省第二大少数民族聚居地,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苗族、黎族、壮族、彝族、白族、瑶族、朝鲜族等43个少数民族。
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为名都大邑,燧人氏、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等三皇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晋梁国、宋朝、明清等均在此建都建城。中华始祖、三皇之首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创了人类文明历史新纪元。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帝喾高辛氏封于高辛(今商丘高辛镇),为天下共主。帝喾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秦时,本地分属砀郡与陈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为梁国,属豫州。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将梁国改为梁郡。隋开皇初梁郡废,十六年(596年)置宋州。唐天宝元年(742年)置睢阳郡,属河南道。北宋初复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元为归德府,属河南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降府为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州为府。清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
民国2年(1913年)裁归德府。1948年11月解放后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1950年5月商丘县城关区改建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为朱集市。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1997年6月撤地设市,即目前的商丘市。
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也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原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商丘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京九与陇海铁路、310与105国道、连霍与济广高速在商丘交会,构成了黄金“十字架”交通网络。郑徐高铁已经开通,商合杭高铁即将建成,随着京雄商高铁、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加快建设,商丘将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性立体式交通网络,将成为河南省第二大高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