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几线城市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五线城市,是四川省的3个自治州之一,首府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二、凉山彝族自治州相关简介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辖16县1市,木里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境内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29.94万,其中彝族占53.62%。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彝海结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成为党的民族政策实践的开篇典范。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州,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进入社会,1978年与原西昌专区合并成立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是全国知名的资源富集地区。清洁能源富甲天下,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7000多万千瓦、占全国的15%。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邛海泸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闻名中外。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是全国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战略资源得天独厚,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区域。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彝族火把节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备选名录,彝族文化、藏乡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凉山是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与社会发育进程滞后、落后发展基础与特殊社会问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等叠加交织,“多因一果”,是全国典型的区域性整体深度贫困样本,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深度贫困县,全州精准识别贫困村2072个、贫困人口97万,截至2018年底,尚有618个村未退出、31.7万人未脱贫,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
党中央特别关心凉山发展,2018年春节前夕亲临凉山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厚望”。省委、省政府量身定制32条政策举措、16条工作措施综合帮扶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州上下受到巨大鼓舞,聚焦聚力脱贫攻坚“头等大事”、转型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沿着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进。2018年实现500个贫困村退出、19.94万贫困人口脱贫,累计退出贫困村1454个、减贫65.9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1%。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533.1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2亿元,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