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2、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
5、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6、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7、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
8、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9、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10、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11、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
12、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1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
14、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
1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6、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
17、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
18、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19、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20、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21、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22、用药难,识证难。
23、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24、邪在脾胃,??不足,??有鹞,?中寒你?腹痛。
25、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26、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28、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29、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30、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31、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32、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
33、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34、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
35、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36、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37、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38、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39、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
40、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41、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42、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43、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44、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45、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46、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47、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48、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49、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50、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
51、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52、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53、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5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5、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
56、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5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58、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59、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60、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6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6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63、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64、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65、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66、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67、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68、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
69、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70、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71、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2、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7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74、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75、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76、医之临病,胜于临敌。
77、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7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79、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80、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81、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82、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
83、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84、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85、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86、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
87、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88、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