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城大学重点专业名单一览表
聊城大学重点专业有化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其中化学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和化学教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型高素质人才。
国家特色专业 | 化学 历史学 思想政治教育 汉语言文学 |
二、聊城大学开设完整专业汇总
类别 | 专业名称 |
---|---|
哲学类(本) | 哲学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工程 |
法学类(本) | 法学 知识产权 |
政治学类(本) |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育学类(本) |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教育学 学前教育 |
体育学类(本) |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运动康复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 秘书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日语 英语 西班牙语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广播电视学 |
历史学类(本) | 历史学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
数学类(本)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类(本) | 物理学 |
化学类(本) | 化学 |
地理科学类(本) | 地理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生物科学类(本) | 生物科学 |
心理学类(本) | 应用心理学 |
机械类(本) |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类(本)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电子信息类(本) |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人工智能 |
计算机类(本) |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网络工程 |
土木类(本) | 土木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交通运输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科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建筑类(本) | 建筑学 |
生物工程类(本) | 生物工程 生物制药 |
植物生产类(本) | 种子科学与工程 植物保护 园艺 |
动物生产类(本) | 动物科学 |
林学类(本) | 园林 |
药学类(本) | 药学 |
医学技术类(本) | 口腔医学技术 |
护理学类(本) | 护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类(本) |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
公共管理类(本) | 行政管理 |
工业工程类(本) | 质量管理工程 标准化工程 |
电子商务类(本) | 电子商务 |
旅游管理类(本) | 旅游管理 |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 音乐学 舞蹈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 广播电视编导 动画 |
美术学类(本) | 美术学 书法学 |
设计学类(本) | 数字媒体艺术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
三、聊城大学介绍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传承百年办学传统,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20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9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0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108人,其中教授227人,副教授559人。现有国家“”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海外特聘专家7人,海外高层次专家8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智库高端专家、高等学校首席专家、齐鲁文化英才等2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3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聘请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魏江春院士、石钟慈院士等为学校“双聘院士”。
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1个,共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3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5个“十三五”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研究平台,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培育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近年来,获批国家级课题239项,省部级课题476项,138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