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高考540分能上什么大学
根据2020年上海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院校分数线可知,上海高考540分左右招生录取的大学有暨南大学(04)、南京医科大学(01)、北京交通大学(02)、大连理工大学(02)、湖南大学(02)、华东理工大学(03)、四川大学(05)等,具体更多上海540分招生录取的大学名单见下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1 | 暨南大学(04) | 上海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543 | 6293 | 2 | 400 |
2 | 南京医科大学(01) | 上海 | 物和化 | 2020 | 本科 | 542 | 6488 | 17 | 400 |
3 | 北京交通大学(02)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42 | 6488 | 4 | 400 |
4 | 大连理工大学(02) | 上海 | 物 | 2020 | 本科 | 542 | 6488 | 2 | 400 |
5 | 湖南大学(02) | 上海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541 | 6709 | 2 | 400 |
6 | 华东理工大学(03) | 上海 | 化 | 2020 | 本科 | 540 | 6893 | 62 | 400 |
7 | 四川大学(05) | 上海 | 物 | 2020 | 本科 | 539 | 7072 | 6 | 400 |
8 | 吉林大学(02) | 上海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539 | 7072 | 4 | 400 |
9 | 南京师范大学(04) | 上海 | 物或化 | 2020 | 本科 | 539 | 7072 | 2 | 400 |
10 | 华东政法大学(03)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39 | 7072 | 28 | 400 |
11 | 苏州大学(01)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38 | 7268 | 12 | 400 |
12 | 中国医科大学(01) | 上海 | 化和生 | 2020 | 本科 | 538 | 7268 | 3 | 400 |
13 | 上海大学(05)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38 | 7268 | 191 | 400 |
14 | 中央民族大学(01)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37 | 7446 | 7 | 400 |
15 | 北京科技大学(02)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37 | 7446 | 4 | 400 |
1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1) | 上海 | 物 | 2020 | 本科 | 537 | 7446 | 40 | 400 |
二、上海540分左右的大学
1、南京师范大学: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2、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是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3、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4、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