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210分左右的大学
根据2020年重庆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院校分数线可知,重庆高考210分左右招生录取的大学有重庆电信职业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具体更多重庆210分招生录取的大学名单见下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1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12 | 113022 | 9 | 180 |
2 |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12 | 113022 | 85 | 180 |
3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11 | 113037 | 6 | 180 |
4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 | 理科 | 2020 | 专科 | 208 | 113081 | 2 | 180 |
序号 | 学校名称 |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1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12 | 74328 | 1 | 180 |
2 |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 | 重庆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12 | 74328 | - | 180 |
3 |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重庆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11 | 74351 | 2 | 180 |
4 | 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10 | 74362 | 2 | 180 |
5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 重庆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10 | 74362 | - | 180 |
6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 重庆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09 | 74381 | 18 | 180 |
7 |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 重庆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08 | 74405 | - | 180 |
8 |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 重庆 | 文科 | 2020 | 专科 | 207 | 74419 | 3 | 180 |
二、重庆高考210分可以上的大学有哪些
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常州科教城,占地1119.86亩,建筑面积36.05万平米。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41个专业,为绿色化工、新医药、新材料、检验检测认证、高端装备制造、建筑工业化及地下工程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6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先后获批省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2、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创建于2000年,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民办高等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青年技师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四川省第一所通过由教育部组织的高职专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民办普通高校。
3、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于1938年创办的国立三中江口分校的农职部。2002年铜仁地区农业学校、卫生学校、财政学校、商业学校、高级职校合并组建,升格为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2015年12月16日成为国家民委、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7年8月,学院入选为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截至2016年2月,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1160亩,设有13个二级办学分院,50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802人,正高职称教师41人,副高职称教师154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0000余人。
4、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前身是陕西海棠中医美容培训学院,1999年更名为陕西海棠美学专修学院;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更名为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践行,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树立职业教育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