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大全

儒家造句-用儒家造句

发布时间:2023-09-13 11:15:08

(1) 中国,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屹立不倒,儒家思想传颂至今,诗词歌赋,更是曾出不穷。那些从小翻看的东西深深烙印于心,把我和祖国深深联系在一起。

(2) 儒家的忠君思想,可保百官对皇上忠心不二;儒家的仁爱思想,又可以让君王与百姓保持良好的关系。

(3) 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言俗缘之未脱;儒云致一,释云三昧,道云贞一,知奥义之无穷。

(4) 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的。

(5) 儒家强调,吾人接受与生俱来的种种现实上的限制,但又不委之于命,不把眼光局限在现实利害上,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计成败,知其不可而为之,支撑的力量来自自我对于道的终极托付。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7) 然而,引起我们警觉的倒是,儒家对人性善的过分自信的信念,至少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消弱了其对人性脆弱和贪婪的深刻的反省,而对人的自觉性给予过高的期待,对人的自然情欲的力量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常常导致这种反省流于文过饰非。

(8) 中国儒家推崇忠孝安邦,礼义治国,注重现实生命的人文精神,而西方文化是理性的求知文化,强调以法治国、法律主治。

(9) “和”与“同”、“中”具有深刻哲理关系。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

(10) 中国儒家智德观的特点在于,它把知或智主要看作是一种人事之智或者说是知人之明。

(11) 在思想史研究中,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伦理为本位,在海内内外已成为绝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但这本位不仅表现在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对儒家伦理的认同,还深入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消费生活,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无所不包的文化,主导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12) 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柔中带刚的中庸之道,很适合肖邦这种诗意的音乐。不理解肖邦音乐的人可能会觉得比较柔和,但是深入了解肖邦之后,他的音乐其实是非常激昂的。

(13)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几千年来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它所遵循的是一种中庸之道,在这种中庸取向的价值观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中实施自主创新,会使创新活动因重重阻力而功亏一篑。

(14) 大学时期有一位东方文明史的教授,他使我对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丰富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使我萌生了一个不可名状的"中国梦"。

(15) 儒家学说虽然糟粕不少,但整个内容不失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积厚流广,其影响是深远的。

(16) 当农家以“粗食不忘天地德,布衣常念祖宗恩”这种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了他们感恩的情怀时,当佛家以“善哉、善哉”这种最直接方式抒发出他们感恩的情怀时,当儒家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书写出他们心中的感激时,我们内心不由得为之一震,并深刻反思,我们尘封已久的感恩有心何时才能焕发它的光彩?

(17) 诚信是诗圣李白的“一诺千金”;诚信是古代皇帝的“一言九鼎”;诚信是儒家学中的“事实求是”;诚信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坚守原则;不是固执死板,而是仁爱负责。

(18) 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且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是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在进取方面是很不够的。

(19) 世俗的儒生,不博览群书,除了研读经书、纬书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经术的著作而且。

(20) 因为采取直入本质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烟海的被历代僧人研习,但并不拘泥,故中国的佛教的门派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这正合乎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

(21) 这些汉儒也不是抱残守缺的人物,如陆贾取法家的中央集权制度,贾谊强调儒家思想指导下的无为思想治国,用儒家思想统摄其他各家,最后自成一家,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极富针对性。

(22) 只是石勒对在华夏之区如何治国安民毕竟很陌生,身边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辅佐,在制定大政方针方面,还是会听从儒生们的意见。

(23) 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24) 同时指出基于原子式个人主义的现代自由主义由于个人与社群之间的紧张而导致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也唯有儒家兼顾个体与全体的中庸之道方可解决或避免。

(25)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中正与两端保持等距离,是最完美的均衡状态,无论偏向任何一端,都将破坏均衡,同样这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26) 当时割据势力中抱有登基称帝企图者不乏其人,之所以鲜有公开付诸实施者,并非由于儒家正统思想束缚,敬畏天命,只是顾忌有曹操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存在而已。

(27) 乐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来源于人又作用于人,自从人们认识到乐的作用,就开始注重乐的教化作用,先秦儒家主张的用乐治国安民之策,正体现了这一点。

(28) 这一条线索力抗时潮,真可谓不绝如缕,那知现在却成为大陆与海外共同承认的显学,确实是不可思议。如今第二代的新儒家也已凋谢,应该是一个适当的重新加以检讨的时刻了。

(29) 从深层的文化心理到表层的器物制度,从钟鸣鼎食之家到引车卖浆之流,儒家德福思想宛如涓涓不竭的血液流淌于社会有机体的周身上下。

(30) 荀子生于古代的封建制度要被推翻,以将建立强权专制为目标的秦国为乱世打上休止符的时期,可谓是乱世之末的大儒家,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

(31)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32) 敬业乐群是先秦儒家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33)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薪尽火传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终处于正统地位。

(34) 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韩非从法家的立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

(35) 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纺。

(36)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

(37) 反观中国儒家法往往是治国安民,注重调整社会的稳定,不具有革命性和斗争性。

(38) 课堂教学的导言部分可以来通过多媒体系列教学手段,形象的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儒家文化要求子女在父母面前要必恭必敬。

(39) 李壮平是大儒,是我见过的中国儒家典范的第一人。

(40) 在儒家的理想,伟大人格的成就并不止于个人的修养和一己的通识博知,而在推己及人,关心、教育和改革社会。

(41) 世俗的儒生,不博览群书,除了研读经书、纬书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经术的著作。

(42) 安贫乐道是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43) 牟钟鉴先生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宗教观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特色,这不仅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态度,而且在实际上也符合宗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4) 无论是哪股大潮,都没有以儒家文明为骨干的传统文化安身之地。

(45) 儒家特别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强调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

(46) 孔子席不暇暖地周游列国,为的就是宣扬儒家的仁道思想。

(47) 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

(48) 然而,正是这些富于多元化特色的法制融入,为儒家思想束缚下步履蹒跚的中国法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使中国古代立法建制创造出世人注目的辉煌,中华法系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而跻身于世界大法系之列。

(49) 而推动先民创造无数人类永远不可企及的奇绩的绝非束缚人性发展的专制和礼教,而是鼓舞人们反抗它的先秦儒家既强调独立人格,又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50) 古往今来,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不知凡几,但一般不能称为儒者或儒家

(51) 儒家把古代神话都当作荒诞不经的东西而置之不顾,是保守狭隘的。

(52) 最后当然是一鼓作气,在梅花桩上以醒狮和坏人石坚来一个了断,再次确立黄飞鸿的威信,和儒家价值观的胜利。除了梅花桩上的高潮外,数场武打皆精彩悦目。

(53) 我国教育受儒家影响,除尊奉孔子为至圣先师外,并注重德智体群美五育的均衡发展。

(54) 传统的儒家思想也认为,捐钱要不留名,以免有沽名钓誉之嫌。

(55) 道家讲究和谐,儒家讲究规矩,佛家讲究包容。我从太极中悟到:事情并没有好与坏,关键是看你怎么看。

(56) 东汉末年以来出现的上的多元格局,使定于一尊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力大大削弱,同时也为士大夫提供了择主而事的较大空间。

(57)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大同思想,佛家极乐世界的理想,和平思想可以减少杀戮。

(58) 他博学多才,既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儒家学者,又是多才多艺的文士,于辞章、数术、天文、音乐、史学、文学无一不通。

(59) 通电中振振有辞的都是以儒家道德标准为根据的理论。

(60)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定于一尊,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

(61) 无论是哪股大潮,都没有以儒家文明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安身之地。

(62) 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63) 儒家学者常以天子为传统帝国至高无上之统治者,必须以天下苍生为念,一言一行皆得考虑其对人民不能砖生风行草偃之效。

(64) 中国的儒家法正如上面所说的,是治国安民之法,因此,它在太平盛世往往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65) 殷实的家庭,丰裕的生活,使他们能够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群书,熟知儒家经典。

(66) 儒家本来就缺少神化的传统,至圣先师孔子始终只有人格,不具备神格,阴阳五行一类的宇宙观是汉儒后来附益上去的,比较容易解构。

(67) 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68) 孔子作为儒家的至圣与先师,他在治学、为政、做人、交友等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

(69) 通过分析李氏兄弟对基督教思想所做的本土化尝试,本文试图证明明末儒生在接受和吸收异质文化时,所秉持的根是儒家“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中庸心态。

(70) 儒家主张推行“仁”政,垂拱而治。

(71) 在岑参诗歌创作中,从作品的内容到风格表现出儒家的许多优秀传统,如国家民族至上、积极进取精神等。

(72) 借助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与相关理论,将齐鲁文化再次细化为鲁东兵学文化、鲁中南儒家文化和鲁西黄河文化,从特色各异的文化地理空间着眼解读齐鲁武术。

(73) 但在经世致用方面,湖湘学派竭力避免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理论的缺陷,表现出独特的经世风格。

(74) 李泽厚通过对现代新儒家的解读,指出其核心之误是以道德代政治,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

(75) 儒家因为复古主义,历来被看作是倒退的,反对进化论的;但在近代,不少当时先进的学者接受进化论,倒是源出于儒家。

(76) 在曲阜,你举起的儒家大纛,飘遍大江南北。

(77) 而从其精神蕴含上来分析,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顺应的是一种等级制安排的差序格局。

(78) 这就是为儒家所称道的“制礼作乐”的主题思想。

(79) 从郭店竹简的材料看,天人之分是早期儒家的一个基本主张。

(80) 判官是当地的县太爷,通常引用儒家经典来裁判财产与家庭纠纷。

(81) 在一定意义上,“述而不作”成为了其后儒家经典诠释基本的形式特征。

(82) 儒家荣辱观以追求成仁取义为价值取向,是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

(83) 汉承秦律、汉对秦政批判、法律儒家化等因素,无疑是导致秦律在传世文献中佚失的重要原因。

(84) 按照班固等人的记载,东汉洛阳城是充分借鉴了儒家都城营造思想建立起来的。

(85) 这类主张既体现了儒家均平的社会理想,又是这一时期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

(86)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阶级性,儒家人权意识并未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和理论。

(87) 宗庙用于供奉朝鲜王朝王室祖先灵位的祠堂,它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88) 以东陵为例,通过对树木种植和管理,将儒家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凝聚在皇陵的修建上,借助皇陵这一象征的昭示和表达,以给清王朝的存在披上合法的外衣。

(89) 好多年他周游列国,讲述儒家观点.

(90) 元结、柳宗元的人格个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人格价值追求.

(91) 史天健、朱云汉、张佑宗等政治学者进行的政治调查研究显示,随着中国逐步现代化,对儒家价值观的认同正在与日俱增。

(92) 唐君毅以“感通”来重建儒家境界论,体现了变通的哲学观。

(93) 自古以来,中国的“美”基于儒家思想的“发乎情止乎礼义”,追求感情与理性调和。

(94) 儒家的中间主义的美德的端方。源自

(95) 其思想源于儒家,也源于道家、道教,是儒道融合于一体的产物.

(96) 中国倒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全是儒家官吏的保守思想作祟,这种保守思想到了明代因对蒙古人过去强加给他们的变化的憎恨而愈益严重。在这种“复旧”的气氛中,整个上层官吏关心的是维持和恢复旧秩序,而不是在向海外扩张和进行海外贸易的基础上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保罗?肯尼迪

(97) “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

(98) 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要充分保持儒家人文精神,并以之融摄中西方一切文化形态、文化思想。

(99) “男尊女卑”与儒家“孝”的文化逻辑,以及“长幼有序”的礼教观存在着的矛盾与冲突,使得孀妇脆弱性与独立性共存。

(100) 从儒家思想上看,他有积极入世的思想,渴望出仕。

(101) 毛泽东说:“历代有作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们都主张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则满口仁义道德,主张厚古薄今,开历史倒车。接着念了新写的。毛泽东

(102) 由于李觏的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念,其诗歌思想内容洋溢着现实意义.

(103) 杜维明以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对儒学作出“创造性阐释,”把儒家哲学阐释为一种哲学的人类学。

(104) 男女授受不亲,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105)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冯友兰

(106) 儒家学说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他的人格特征往往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但对世人具有永恒的激励和警策作用。

(10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儒家是重义轻利的,并把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归结为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

(108) “文以载道”思想是儒家功用诗学的核心,而美刺说则是其重要内容。

(109) 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根深蒂固,讲究攻心为上,将心比心.

(110) 理性与非理性,既不能落入儒家传统的理驭情的旧范式,又不能采用以非理性取代理性的非理性主义的观点。

(111) 儒家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12) 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儒家传统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教思想,对中国全整的艺术精神做出了应有贡献。

(113) 周朝的儒家学者孟子曾经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114) 丁氏的“仁学”思想摆脱宋明儒家的“心性”之学,建立儒学的伦理本位,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115) 周易一书,博大精深,彰往察来,于中国文化史与思想史上?有一席之位,儒家推尊为留经之首,岂虚言哉?

(116) 同时这一部分还介绍了循吏传播儒家文化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条件.

(117) 西汉中期以后,儒家思想和儒士曾一度受压抑和贬斥。

(118) 熊十力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公认的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119) 鱼干女和食草男背离了以家庭为导向的儒家价值观,对浪漫没有多少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韩国的生育率低得可怜。

(120)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的是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不偏不倚”、“中行”、“适中”和“执中”。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