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学史上有四大名著,其中以《红楼梦》的思想性最高,艺术性最强,是一部闻名中外的现实主义小说。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诗人,他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一个富商之家,一出生便过着锦衣玉食,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显赫一时。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红楼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主观愿望是要补天的,就像他写的那句诗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但他已经感受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崩溃之式,已经没有办法补他心目中的天了!所以他采取了更极端的批判态度,曹雪芹的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在了他所写的《红楼梦》之中!
“脂砚斋”说他“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这是对他矛盾心理的概括。
《红楼梦》写作耗时十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可以说十年辛苦,字字泣血。字里行间隐喻着他消极厌世的世界观,曹雪芹在书中,只有憎恨,毫无幻想,而对于年轻一代又寄以希望,注视着她们的遭遇和结局。同是出身于卑贱,有的始终进行着不屈的斗争,有的确自甘堕落,变成奴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坚持背叛正统,并不悔改,有的衷心信奉封建理教,妄想得到统治地位。
《红楼梦》的整本书都在说着政治局势动荡,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曹雪芹悲观的世界观。使我们看到了,曹雪芹无力和他对封建政治视野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