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徐老师最新收到很多同学,咨询关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录取分数线的问题,包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录取位次以及招生人数的数据,本文徐老师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近五年的录取数据做一个完整的分析总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的历年录取分数从低到高的区间为420分至481分,录取位次在283127 至60750排名区间,河南的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可以考虑报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14799名;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2771名;
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83127名;
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98658名;
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90262名;
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22-2018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完整数据表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所在批次/段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457 | 214799 | 8 | 本二 |
2022 | 河南 | 文科 | 481 | 61568 | 5 | 本二 |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所在批次/段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449 | 222771 | 12 | 本二 |
2021 | 河南 | 文科 | 505 | 60750 | 7 | 本二 |
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所在批次/段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420 | 283127 | 15 | 本二 |
2020 | 河南 | 文科 | 502 | 62281 | 10 | 本二 |
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所在批次/段 |
---|---|---|---|---|---|---|
2019 | 河南 | 理科 | 440 | 198658 | 12 | 本二 |
2019 | 河南 | 文科 | 486 | 60831 | 8 | 本二 |
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河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所在批次/段 |
---|---|---|---|---|---|---|
2018 | 河南 | 理科 | 431 | 190262 | 12 | 本二 |
2018 | 河南 | 文科 | 481 | 62634 | 8 | 本二 |
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中南林涉外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现设信息与工程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课教学部。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教育教学示范院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品牌实力独立学院”和“综合实力独立学院”。 学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强化教学环节管理,优化教师队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能力优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注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强化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特长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