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专业排名
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王牌专业名单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校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专业排名(按推荐人数排名)
1 | 车辆工程 | 4.5(196人) |
2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4.4(189人) |
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7(153人) |
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3(153人) |
5 | 汽车服务工程 | 4.4(125人) |
6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4.2(111人) |
7 | 英语 | 4.1(84人) |
8 | 土木工程 | 4.6(81人) |
9 | 日语 | 4.1(81人) |
10 | 工商管理 | 4.5(79人) |
3、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专业排名(按推荐指数排名)
1 | 建筑学 | 4.8(64人)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7(153人) |
3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7(17人) |
4 | 土木工程 | 4.6(81人) |
5 | 市场营销 | 4.6(65人) |
6 | 财务管理 | 4.6(34人) |
7 | 产品设计 | 4.6(17人) |
8 | 车辆工程 | 4.5(196人) |
9 | 工商管理 | 4.5(79人) |
10 | 软件工程 | 4.5(71人) |
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是2006年4月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由举办方华南理工大学和投资方广州珠江云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创办,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认证大学。
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读书治学的清雅之地。占地面积1753亩,建筑面积近52万平方米。建有14个实验中心,包括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239个实验室,433个就业与实习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4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以老带新”“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校自有教师和华工选派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广东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3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5人。2018年,赵红红教授获得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
我校教师主持的《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重特色、强实践、突技能的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科专业
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现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15个二级学院,设置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金融工程、英语、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投资学等38个专业,涵盖16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其中,11个理工科二级学院,21个理工类专业全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遴选金融学(碳金融)、材料学(宝石材料)等极具区域产业特色的学科专业作为校级特色学科专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广东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等5个专业在2018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顶尖专业排行榜中荣获中国独立学院6星、顶尖专业。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先后实施了旨在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三战略”,学生从大三开始进行实践环节,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构建个人拓展和创新实践保障体系,构建就业服务体系,聚焦学生的“专长”培养;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拓展计划”,专门设置了“专长拓展模块”,用15个学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形成了“横向可拓展,纵向可提升”的培养体系;专门设立了“学生研究计划”(Student Research Program,简称SRP )项目,大胆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工程研究院为依托,采取“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参与研发项目,带研究任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历年来,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共获得19项国际性赛事奖项、469项全国性赛事奖项、713项省级奖项。其中,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学生作品获得一等奖;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中学校代表队摘得桂冠;在2017年、2018年“壳牌亚洲汽车环保马拉松赛”中,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冠军;在2018亚洲高校舞蹈锦标赛(AUDC)总决赛中获得冠军。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1项,学生创业融资逾4800万元。国家级项目《城市绿化带美化助手》入展2018年全国大创年会,并获得“我最喜爱的项目”奖,是广东省唯一获该奖项的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科学研究
学校积极推进应用型科研体系建设,与云峰企业联合创建了工程研究院,搭建起了科研创新平台,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22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3600多万元,申请专利1191项,获得授权专利670项,公开发表论文1220篇,其中SCI、EI等高水平论文341篇。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2018年,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启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校企协同
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途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
现已组建了实践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育人联盟、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珠宝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等5个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车联网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3个校级协同中心,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是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40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之一。
2018年,学校积极推进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科曙光共建“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校、企、政三方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提升学校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开放办学
学校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超过50所高水平大学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协议,开展多元化合作。
2011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商学院,引进国际商科资源,培养国际化商务专业人才;多个二级学院分别与加拿大圣玛丽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法国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等国(境)外合作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共建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工作。2013年率先成为IACBE商科国际认证在中国的第一个教育会员单位,2018年7月,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工商管理4个认证专业全部通过认证,我校成为中国第一所获IACBE认证的正式会员院校,标志着我校商科教育质量已达到国际同行水平,实现平等对话。2018年2月-2月,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通讯工程专业先后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符合EAC国际认证规范。
品牌建设
13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3.15万人。毕业生获得两项以上技能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占92%。近5年平均就业率99.59%,一直保持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在“全国独立学院第十次峰会”上,省教育厅魏中林副厅长给予了我校“办学理念及定位独具特色、面向行业办学独具特色、校企协同育人独具特色、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独具特色、国际教育和交流独具特色”等5个独具特色的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自2008年起,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学校连续7年荣膺全国独立学院二十强;自2015年起,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学校连续4年荣膺全国独立学院十强。在《校友会2018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我校位列第七位,成为2018中国六星级独立学院、中国顶尖独立学院。
滋兰树蕙,风鹏正举。在的追梦征程上,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为旗帜,继续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坚持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应用型大学。
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相关文章推荐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9-2020年校历及寒假放假时间安排,什么时候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