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查询自己的分数以及排名位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意向专业,或者目标院校进行查找,逐步排除不满足招录规则、分数不够理想的院校,从而筛选出自己比较满意的选择。
一、重点考虑因素
1.选专业
职业期望:该专业学的是什么?毕业之后从事哪些工作?有很多学生就是不了解专业的具体内容,看似感兴趣,等到上了大学、甚至是毕了业,才后悔自己读错了专业,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学习基础:这个专业跟自己以前的知识面能否衔接,像偏文科的学生报了理科专业,往往学习压力特别大,理解困难。可根据高中的擅长科目来选择对应的专业。
个人兴趣:专业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类型,如果是,则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大学的管理不像初高中那么严格,更多的是要靠自主学习,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学起来会非常辛苦!
学历期望:该领域如果继续研读深造,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是否符合自己的硕博需求。
2.选大学
地域因素:大学分布在各个省市,因此很多学生往往需要远行上学,因为路途遥远,很多大学生在小长假甚至寒暑假都不想回家了。如果是比较喜欢回家的同学,则尽量选择距离近、交通方便的学校。当然,如果你对某个地域有所偏好,也可以重点关注该地区的大学。
师资力量:大学虽然开始的专业很多,但大部分都有自己更专注的科研领域,对应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更加雄厚。如果你有自己喜欢的专业,则要优选这个专业实力更强的学校。
硬件设施:有些专业对于设施的要求比较高,但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完善的条件。此外,还有学校图书馆的设施、藏书量等。
校区环境:有些学校由于开办时间长,旧校区的宿舍往往偏老,各方面设施不是很方便,对于需要长期居住的同学来说,还是需要一定的适应能力的。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实地去目标学校考察一下。也可以通过网络联系该学校的学生,了解一下对方的评价。
二、常见填报误区
1.盲从他人
有些家长会过度掌控、要求你报某个专业,有些亲友会道听途说某个专业好,这个时候不要盲目听从,要结合自己的擅长情况、个人兴趣来寻找合适的专业。如果对于报的专业完全不感兴趣,上大学时会变成被动状态,没有学习的动力。
2.全填热门专业
不要盲目填报热门专业,因为热门专业往往分数高、竞争激烈。为了避免落榜,我们应该既报热门,也报冷门,作为“保底专业”。
3.照搬去年分数线
大学的分数线往往会出现波动,几年内的情况都不完全相同,可能会时高时低,我们要综合分析分数、位次,作为自己报考的参考依据。个别学校还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就是因为去年分数线高,导致今年报考人数少,分数线反而降低了。
4.不仔细看招生简章
学校的招生简章包含了学校的办学类型、招录人数、招录限制要求等内容,如果忽略了某个细节,可能就会导致我们判断失误,填报出错而不能报上理想的学校。
5.只看名校不看专业
不同学校的侧重点不同,名校并非所有的专业都是优势,而普通高校也会有一些实力强的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