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分上大学

北京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传媒大学 附2016-2020最低录取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3-09-13 05:43:51

每所大学在不同的省份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本期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关于中国传媒大学在北京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的知识,具体中国传媒大学的所有历年在北京录取最低分和录取专业分数线可参考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

一、北京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传媒大学

根据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中国传媒大学在北京2020年高考选科条件为(物)时最低分数线为624分,最低位次为5586位;选科条件为(不限)时最低分数线为628分,最低位次为5087位;选科条件为(不限)时最低分数线为631分,最低位次为4705位;

二、中国传媒大学在北京历年录取最低分数据统计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
北京综合2020本科624558634436
北京综合2020本科62850876436
北京综合2020本科631470557436
北京综合2020专科-----120
北京理科2019本科633394864423
北京理科2019本科63438352423
北京理科2019专科292333253120
北京文科2019本科62010554480
北京文科2019本科62683137480
北京文科2019专科305137215120
北京理科2018本一634399649532
北京理科2018本一64132092532
北京理科2018专科290336852150
北京文科2018本一64010834576
北京文科2018本一64395338576
北京文科2018专科296146714150
北京理科2017本一61844162537
北京理科2017本一625356638537
北京文科2017本一61610094555
北京文科2017本一62477428555
北京理科2016本一63339612548
北京理科2016本一639328236548
北京文科2016本一63610254583
北京文科2016本一64185228583

三、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 院校属性:

是否是985是否是211
是否是双一流创建时间1954年
博士点数8隶属于教育部
硕士点数19招办电话010-65779370、010-65779256
学校类型语言学校网址http://www.cuc.edu.cn/
所处城市朝阳区办学层次211 双一流 艺术

| 学校详情: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办学65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要的、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进入,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面貌、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实施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五个一工程,聚焦马克思主义铸魂、爱国情怀强基、人文素养修身、国际视野拓界、特色项目托举、未来媒体创新六个维度,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中传文化基因,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新媒体、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特色的多学科融合渗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79个本科专业。

学校设有6个学部,21个学院(新闻学院、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人文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教职工1989人,其中专任教师1115人,正高级职称329人,副高级职称589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3名双聘院士,2人入选,2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是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学校设有协同创新中心,建有传播研究院、艺术研究院、国家广告研究院、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建有26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拥有《现代传播》《现代出版》《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三本CSSCI来源刊物和《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音乐传播》、《媒介》、《大戏剧论坛》等学术刊物,以及记录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为学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和科研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面向未来,学校将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