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大学在不同的省份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本期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关于防灾科技学院在黑龙江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的知识,具体防灾科技学院的所有历年在黑龙江录取最低分和录取专业分数线可参考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
一、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防灾科技学院
根据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防灾科技学院在黑龙江2020年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42392位;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9858位;
二、防灾科技学院在黑龙江历年录取最低分数据统计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45 | 42392 | 48 | 301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71 | 9858 | 13 | 356 |
黑龙江 | 理科 | 2019 | 本二A | 460 | 42877 | 48 | 372 |
黑龙江 | 文科 | 2019 | 本二A | 482 | 10004 | 13 | 424 |
黑龙江 | 理科 | 2018 | 本二A | 443 | 43431 | 48 | 353 |
黑龙江 | 文科 | 2018 | 本二A | 464 | 10304 | 13 | 406 |
黑龙江 | 理科 | 2017 | 本二A | 414 | 44789 | 47 | 335 |
黑龙江 | 文科 | 2017 | 本二A | 445 | 11804 | 14 | 400 |
黑龙江 | 理科 | 2016 | 本二 | 436 | 47072 | 45 | 369 |
黑龙江 | 文科 | 2016 | 本二 | 440 | 12698 | 11 | 401 |
三、防灾科技学院简介
| 院校属性: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创建时间 | 1975年 |
博士点数 | - | 隶属于 | 地震局 |
硕士点数 | 1 | 招办电话 | 010-61596244、010-61595011 |
学校类型 | 理工 | 学校网址 | https://www.cidp.edu.cn/ |
所处城市 | 廊坊市 | 办学层次 |
| 学校详情: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始建于1975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坚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思路,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院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30个本科专业,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等;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等;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等。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并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及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科研体系。
学院服务防灾减灾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1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九寨沟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汶川地震期间,学院专家向在灾区视察灾情的中央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领导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成就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学院有一支朝气蓬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包括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个省部级教学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等)。
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25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87万册、电子图书77.5万册、各类数据库28个,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建立了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校园网络系统全面覆盖,能够有力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学院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一定研究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大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500余项,其中全国性奖励1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多项。本科生就业率保持良好,考研率保持较高水平。学院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学院,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在我国防震减灾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院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要求,秉承“崇德博智,扶危定倾”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精神,培育树立“仁爱、严谨、俭朴、担当”的优良校风,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把学院建设成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