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分上大学

天津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附2016-2020最低录取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3-09-21 05:32:41

每所大学在不同的省份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本期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关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在天津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的知识,具体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所有历年在天津录取最低分和录取专业分数线可参考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

一、天津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根据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在天津2020年高考选科条件为(物)时最低分数线为564分,最低位次为22097位;选科条件为(不限)时最低分数线为569分,最低位次为20969位;

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在天津历年录取最低分数据统计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
天津综合2020本科A564220975476
天津综合2020本科A5692096910476
天津理科2019本科A504173985400
天津文科2019本科A489587610428
天津理科2018本科A499189615407
天津文科2018本科A507592610436
天津理科2017本二461217845395
天津文科2017本二473636310401
天津理科2016本二4262576810424
天津文科2016本二471671510460

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简介

| 院校属性:

是否是985是否是211
是否是双一流创建时间1907年
博士点数-隶属于省政府
硕士点数-招办电话0314-2370039、0314-2370333、0314-2370919
学校类型师范学校网址http://www.hbun.edu.cn/
所处城市承德市办学层次

| 学校详情:

学校概况: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是河北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全国五所“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基地校;2016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和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

历史沿革: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师专合并,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80.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740.33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20个,纸质图书123.25万册,数字图书335万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超星读秀知识库、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等网络资源。

学科专业: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初等教育系、音乐舞蹈系、体育系、历史文化与旅游系、经济管理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化学与化工系、生物与食品科学系、继续教育学院16个教学院系,现有本科专业46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建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2个,产教融合共建专业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6门,省级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1个。

师资队伍: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6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09%、高学历教师占79.49%、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27.69%。教师队伍中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选1人、三层次人选21人、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人、承德市优秀教师2人。

科学研究:坚持应用导向,注重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建有国家民委民族关系研究基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省“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研究平台。2015年以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9项,市厅级项目327项,获各类科研经费727.1万元,发表核心期刊及三大索引论文254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2部。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科研特色,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旅游文化、生物资源、钒钛资源研究、满非遗文化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民族办学:贯彻落实民族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加强民族教育教学,开设了满语、清史、满族体育、满族舞蹈、满族剪纸、民族绘画及工艺制作等突显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课程,编写出版了《民族概论》、《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简明满语教程》、《满族文学读本》等9部民族类专著教材。以满非遗为切入点,推动满非遗教学传承与实践,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体育培训基地,传承二贵摔跤、清音会、竹板落子等21个富有浓郁满族文化的非遗项目。在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创民族文化艺术精品上贡献突出,以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为重点,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中心,建有满语研究所等民族特色研究平台17个,挖掘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开设了珍珠球、蹴球、陀螺、押夹、射弩等民族体育项目,参加全国、河北省民族体育比赛成绩优异,学校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由学校音乐系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的民族舞蹈和民族美术作品丰硕,反映满族、蒙古族等风情的音乐舞蹈和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

办学规模: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652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先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民族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已逐步成为全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德历史文化传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

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国莫瑞州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23所国内外高校开展校校合作办学,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国内外合作高校交换学习。加强校地、校企间的互动交流,先后与承德平泉市、承德双滦区、高新区、承德市双滦区产业园、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佳诚网络公司等50余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战略合作,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为在校生提供岗位实训,极大的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逐步扩大。

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先进单位、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发展目标:历经百余年的积淀,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了“修德砺能、博学致远”的校训,形成了“同心砥砺、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师生员工将紧紧抓住学校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利用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平台、教育部规建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平台,坚持打好一张民族牌,坚持“两条转型轨道”,实现“三步走目标”,坚持“四个大发展”的发展战略,为把学校建成一所有满文化特色浓郁、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