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大学在不同的省份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本期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关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新疆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的知识,具体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所有历年在新疆录取最低分和录取专业分数线可参考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
一、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根据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新疆2020年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0位;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1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0位;
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新疆历年录取最低分数据统计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新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51 | -- | 10 | 317 |
新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12 | -- | 2 | 370 |
新疆 | 理科 | 2019 | 本二 | 417 | 22251 | 1 | 326 |
新疆 | 文科 | 2019 | 本二 | 434 | 9000 | 6 | 387 |
新疆 | 理科 | 2018 | 本二 | 383 | 30449 | 3 | 341 |
新疆 | 文科 | 2018 | 本二 | 401 | 11703 | 5 | 372 |
三、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简介
| 院校属性: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创建时间 | 1953年 |
博士点数 | - | 隶属于 | 内蒙古自治区 |
硕士点数 | - | 招办电话 | 0471-6585520、0471-6585247 |
学校类型 | 综合 | 学校网址 | http://www.imnc.edu.cn/ |
所处城市 | 呼和浩特市 | 办学层次 |
| 学校详情: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学校建于1953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2000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培养民族优秀人才、服务民族地区发展、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宗旨,累计培养各类人才近4万人。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学设施相对完善、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的民族院校。
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8个教辅单位,开设税收学、金融学、市场营销、法学、民族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英语、日语、翻译、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环境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行政管理、档案学、音乐表演、音乐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摄影、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37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和日语(服务外包方向)等5个本科专业属于校企合作专业。目前26个本科专业以蒙汉双语教学为主。
学校现有教职工622人,其中专任教师40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教师73.6%,其中博士74人,在读博士43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1.7%,其中二级教授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1人。教师队伍中,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2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1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教坛新秀7人、教学团队7个,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领军人才3人、骨干人才2人。
学校设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即中国少数民族史(蒙元文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学校现有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共建的“内蒙古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的“内蒙古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3个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承平台;获批国家民委“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蒙古语文研究基地”、自治区民委“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研究中心”、“内蒙古语言与翻译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教育厅“蒙古语翻译重点研究基地”“蒙汉双语小学教育重点研究基地”等6个学科建设平台;获批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教育厅“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基地” 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基地”等3个教改平台;学校设有国家教育部蒙古国研究中心,自治区级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和应用数学与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
学报《蒙古学研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A级学术期刊,被纳入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学术期刊名单。“蒙古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立项为自治区高校“名栏建设”项目,“民俗学研究”、“蒙古思想史研究”2个栏目分别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与“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栏”奖。
学校与蒙古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中央民族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南京工业大学和区内有关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和交流;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轻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协同育人项目,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区内外有关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大学生实习协议,选派学生顶岗实习,开展实践训练。
学校秉承“崇正、尚智、务本、传承”的校训,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多次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学校连续四年荣获“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首批自治区“平安校园”。学校那达慕文化节和校园足球是内蒙古自治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校园乌兰牧骑与21家旗县乌兰牧骑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
学校以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遵循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创新、内涵、转型、开放、和谐发展理念,以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重要使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入落实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开放发展战略为牵引,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内涵发展,稳步实施转型发展,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